據說「東街日式料理」的老闆,每天總要凌晨奔波至基隆港尋找剛上岸的新鮮魚獲以滿足料理店的應接不暇熱絡需求。
無法確認店裡那些魚鮮是否真來自遠方的基隆漁港,不過,上了桌的新鮮食材卻是飽滿紮實。對於一般號稱平價的日本料理始終沒有太多好感,畢竟,那些既不精緻,其實也並非平價的食物經常令人失望。不過,乏善可陳的新竹竟然也出現令人意外的小小驚喜。
據說「東街日式料理」的老闆,每天總要凌晨奔波至基隆港尋找剛上岸的新鮮魚獲以滿足料理店的應接不暇熱絡需求。
無法確認店裡那些魚鮮是否真來自遠方的基隆漁港,不過,上了桌的新鮮食材卻是飽滿紮實。對於一般號稱平價的日本料理始終沒有太多好感,畢竟,那些既不精緻,其實也並非平價的食物經常令人失望。不過,乏善可陳的新竹竟然也出現令人意外的小小驚喜。
據說是台灣最貴氣的百貨公司裡的新開張美食街,似乎也有著最貴氣的點心店。至少,開放式空間小巧精緻白潔的桌上,看見Christofle與Bernardaud的餐具擺上桌似乎算是第一遭。
陳列空間是白色為主的簡單風格,擺上了色彩繽紛的蛋糕點心,以及深邃圓熟的麵包糕餅,周遭布置與食物相互襯托出的契合,似乎使得食物看來更加誘人。玻璃櫥櫃裡的那些抹茶的、草莓的、檸檬的、巧克力的,各種綠的、紅的、黃的、咖啡色的蛋糕多彩羅列,同時更有一個個促擁挨著的和諧色彩的馬卡紅(Macaron),以及那些披著豔麗嬌滴動人漸層排列嫣脂般的彩妝巧克力。似乎,「pâtisserie Sadaharu AOKI(青木定治)」營造出的感覺,就像在白潔的畫布沾抹上各式動人鮮豔那樣的引人入勝。
「樂沐」的用餐空間不大,不過,比起許多同樣是優雅精緻的餐廳而言,樂沐卻多了些雍容奢華的感受。室內的陳設其實是簡單素雅,除了天花板上點綴著並未太過華麗的水晶燈與那些絨布椅、與淺褐色地毯之外並不算太過豪奢。不過或許是整棟自有建築卻僅有少部分成為用餐空間那般,對於寸土寸金空間運用的奢侈揮化,反而營造出超越設計與擺設的奢華。
白色餐桌擺著鮮花搭配潔淨骨磁銀製刀叉與透瑩水晶杯,那些令人熟悉的Christofile、Bernardaud、SCHOTT Zwiesel跟Laguiole一字排開,在互搭輝映出寧靜雅致的靜謐氣氛裡,卻又不斷散溢著貴氣逼人的低調奢華。也許,在享受美味食物前,總得要先滿足環境用具與感官,才能讓人對即將盛裝上桌的食物充滿期待。
比起餐廳裡那種正襟危坐與假裝優雅,甚至隨時有人盯著關心著的無微服侍,家裡餐桌上反而多了許多輕鬆自在。至少,沒了拘謹束縛、隨意裝束甚至抬腿跨踞的恣意酒肉,有種與外出用餐相去甚遠的極端快意。
滿桌的豐盛,似乎也是滿桌的膽固醇。嚴格而言,桌上的食物,能夠完全擺脫膽固醇含量的,也許只剩下那碟自家製的醃菜頭跟那瓶Zinfandel紅酒。擺脫了餐廳裡的華而不實,家裡餐桌上的盡是真材實料的多彩豐富。
很難說這算不算是稀奇的用餐經驗,不過,扣去新訓中心裡的戰鬥餐,大概很難再有那種迫不及待想把鍋裡食物立即「服用」殆盡的急切感受。
使用五十種以上中藥材提煉超過一年所熬煮成的藥膳,據說極度有益身心且助於體內排毒調整身體機能。已不是第一次接觸那種養生藥膳,不過卻是第一次遇見難以釐清該是「藥」還是「膳」的食物。
微寒細雨的夜裡,似乎嚐上一爐熱烘的火鍋最能讓人感到溫暖。
典雅昏暗的屋裡,點綴上橘澄耀亮的金黃燈光,反射在銅褐色的長頸鍋上。鍋子裡被爐火銅頸佔去而剩下不大個空間裡,注著透明湯頭與簡單鍋料而滾著炙熱氣泡、冒著輕繚白煙。
「世界級」的高級餐廳在台灣開業算是種好消息!?
還沒準備好到L'Atelier,先走進了據說是目前最大間的SALON DE THÉ de Joël Robuchon裡(其實也只有香港與台灣有)。像是餐廳多一些的糕餅麵包店裡,沿襲著那種黑搭配紅的鮮明風格再進一步。
蘭嶼村落裡的小路邊,有著常見的原住民烤肉。偶然嚐了一小口,卻發現了烤肉的好滋味。
小攤子不像是常見的原住民石板烤肉,而只用粗陋的烤肉網上擺著一塊塊的香腸、豬肉,剪上小小塊,再撒上些用以調味的胡椒鹽。簡單粗糙的調理,卻有著食物最單純的美味。
如果連賣輪胎的都可以出美食指南,那麼賣廚具的出美食指南相較之下似乎也多了些正當性與合理性。
美食指南們有志一同似乎總喜歡選擇紅色當封面,「The Miele Guide」從善如流的紅色封面同樣顯眼惹人(Michelin跟Zagat封面都是紅色)。比起上一版厚上了許多的餐廳指南,據說承襲著自費不受餐廳招待的公正篩選,並加上民眾票選客觀的排序所羅列出的亞洲各國好餐廳。
大馬路旁的小壽司店,若沒特別留意,大概會十分容易忽略掉小店的存在。
有別於傳統日式料理店的淺原木主色,步入店裡的是簡單潔白的陳設,搭配上純白的餐具與師傅們的白色制服,營造出的是種輕鬆簡潔的單純質感。板前沒有玻璃冷藏櫃的阻擋,讓人容易望見師傅的所有料理手法,也讓人更容易融入料理的過程。
高雄的天氣,即便是十月多,依舊是豔陽高照。感覺上,大阪燒這類的食物似乎得搭配上秋涼的浪漫才是相得益彰,不過,不想過份量的食物下肚,而在總覺得有些突兀的天氣裡步進高雄少見的文字燒店。
文字燒與廣島燒的材料裝盛在大碗裡,那種生鮮食材的摻和搭配,總讓人有種對於熱煎調理完成後的期待。
對於百貨公司的裡的食物,經常是迴避大於期待。那些食物即便不是讓人食而無味,卻也是經常令讓人不願多試。
用餐時間百貨公司裡勉而為之的選擇,看來應該不致太差的日式文字燒店鋪。翻開菜單,豐富的選擇讓人目不暇給而難以決定,也讓人擔心那種菜式過多卻反而無一精通的尷尬。
巷子裡開張了只有一個多月的小店。
屋外,是光耀燦爛卻炙熱得讓人昏眩難耐的秋日豔陽,走近屋內,簡單潔淨的空間其實不大,甚至有些擁擠。不過,靠著窗的小桌搭配著潔白的餐巾及壓桌盤、擺上炫著亮白的銀色刀叉,挨著落地窗的米白色的薄簾,讓透進的陽光輕而不暖。瑩透的玻璃杯裡丟進一小片檸檬,Ferrarelle礦泉水的沁涼透著氣泡冉冉浮升,杯裡雖然是躍著盎然動感,但整體空間卻覺得瀰漫著種讓人慵懶的午後悠閒。
老城區裡人潮絡繹的日本料理亭。
交叉路邊的小店面,狹小的空間裡擺著的是台式路邊攤常見的料理車。許多日本料理小店,就在那種打著日本味、混著台灣風的交互夾雜裡,呈現著一種特殊的感官味覺。不過,「築地野台壽司」倒不是那種純然的台味,雖然騎樓裡擺上了路邊攤式的桌椅,不過店內狹小的空間裡的陳設依舊溢著那種有點擁擠、又有點溫暖的日式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