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代久遠前的愛情故事。
記不得故事的內容,印象裡的似乎只有故事男女主角們的隱晦酸澀的分合糾葛,還有非得說上標準國語的日劇。印襯到現實裡的,似乎是每天播送著影像模糊的「非法」第四台幾乎取締殆盡,衛星電視小耳朵熱潮漸過,而「合法」第四台屈指可數且節目單調乏善可陳的時期。
|
年代久遠前的愛情故事。
記不得故事的內容,印象裡的似乎只有故事男女主角們的隱晦酸澀的分合糾葛,還有非得說上標準國語的日劇。印襯到現實裡的,似乎是每天播送著影像模糊的「非法」第四台幾乎取締殆盡,衛星電視小耳朵熱潮漸過,而「合法」第四台屈指可數且節目單調乏善可陳的時期。
|
始終覺得,演奏會裡最正常的大概只有小提琴首席調音的那一部份!
以電玩音樂為主的演奏會,是VGL(Video Game Live)與台北愛樂管弦樂團的組合。以管弦樂表現電玩音樂似乎是種獨特,不過卻也赫然發現管弦樂其實也早已滲入許多電玩遊戲中。
|
廣告的鋪陳言簡意賅。
先是一群女人尾隨女主人引領參觀,打開小門後衣物間裡滿室衣物的興奮驚聲尖叫。那種近乎歇斯底里的狂叫,總讓男人深覺不可思議無法理解,要讓女人失去理智,似乎就是如此簡單!
|
搖下車窗,因為車速而充滿能量的初夏宜人暖風灌進車內,音響跳到了孫燕姿的「逃亡」。
一路開往的雖然不是最高那一座山,卻是令人熟悉的那一座不知算不算山的山。近在咫尺的那一端,車子緩緩停下,太平嶺上,山下遠方朦朧裡透出淡水漁人碼頭的斜張橋,望著淡水河出海口河連海、海連天的無垠開闊,彷彿就身處在靠近天的頂端。
|
前陣子電視上播過個廣告,時間不長,卻讓人印象深刻。那是行政院客委會2009年客家桐花季的廣告。
廣告是常見的熟悉旋律搭配上意象的組合,表現方式簡單卻能夠打動人心。以傳統客家民謠「天空落水調」為主旋律的簡短影片,隨著音樂飄揚帶出「賞燈」、「唱歌」、「捏陶」、「結婚」、「美食」等主題,最後以客家話簡潔訴出桐花季的標題。
|
回想起民國七十年代末期,在交雜著不怎麼樣的課業、經常是被老師藤條鞭打得七彩斑斕的屁股,還有那種總是摻差壓抑與擔憂未來的學生青澀年代,似乎,能夠暫時改變心情的,只有偶然拾得的電視遊樂器,以及相較現在其實不多的「流行資訊」。
對於學生而言,那時候的「流行資訊」,說穿了似乎不過就是余光介紹西洋流行歌曲的「閃亮的節奏」、王傑的孤獨浪子影像、模仿東洋偶像的小虎隊,還有機車檔泥板上的楊林,以及大型文具店裡的日本中森明菜、藥師丸博子和許多不知名清涼女星的貼紙照片。想起來算是隱晦黯淡的日子,卻是經歷許久的回憶。
看慣了知名樂團的「老指揮」,見到倫敦愛樂交響樂團(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與自己年紀相當的「年輕指揮」反而有些不習慣。
七十五年的老樂團,想要多元年輕化的發展方向,在錄製「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系列電影配樂,以及現任與前任首席指揮當選時年紀相差四十五歲的懸殊差異裡一覽無遺。
|
不知不覺北条司的「城市獵人(City Hunter)」竟然早已成為超過二十年的老卡通。無論是否對好色卻技藝超群的偵探主角「冴羽獠」留下深刻印象,但聽見TM Network的「Get Wild」卻必定會想起城市獵人。
TM Netwrok是由鍵盤手兼團長小室哲哉、吉他手木根尚登,以及主唱宇都宮隆於1984年組成的三人樂團,而「Get Wild」除是當時卡通城市獵人的片尾曲之外,也是TM Network第一張打入前十大並大賣的單曲。似乎,再聽見這首歌,總會望見冴羽獠好色卻總無法得逞的悲慘眼神,以及古早前宇都宮隆西裝龐克式酷勁舞蹈裝扮,現在看來卻十分逗趣的賣力演出。
|
第一次聽見「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大學的時候。
那段時間,是讀書、舞會跟遊手好閒的交錯混雜,而那陣子,似乎也是不知為何莫名的古典音樂蓬勃流行。那時,唱片行裡多的是古典音樂CD,書店裡,多的也是古典音樂的書籍。
|
喜多郎音樂會的安可曲前最後一個曲目是「節日慶典(Matsuri)」,那是第一次聽見喜多郎時的曲目。
那時電視裡現場演奏會留下的深刻印象,是慷慨激昂近乎躍動飛舞的喜多郎。十七年後,同樣的曲目、同樣的熱烈旋律與鼓聲震響,感受到的卻是種輕鬆沈穩的華謐昇平。一樣的曲目,跟著時間流逝,身著讓人感受莊重日式傳統服裝的喜多郎披散長髮依舊,卻多了明顯歲月的斑白鑿痕,似乎也多了謙虛分智慧、到了另一種讓人肅然起敬的昇華層次。
「變形金剛(Transformers)」無疑又是部有著強烈置入性行銷的超級商業片,而且官方網站上的斗大「孩之寶(Hasbro)」商標,除了置入性行銷賺一筆、上映初期便打破許多記錄的票房賺一筆之外,順便連玩具都賺上了一筆。
搞不清究竟買票進電影院的是小孩或是「大人」居多,可確定的是,電影還沒上映前,變形金剛的粉絲大概會是有些年紀、約莫在三十多歲的「老人」們最多。
網路世界的神力,三不五時總會出現些讓人覺得有趣噴飯的東西。
新聞上看見了關於1976年台灣拍攝,又名「關公大戰外星人」的特攝片「戰神」報導。當時大概還只會爬的自己當然不會看過這部片子,不過,倒是對會有這種天馬行空詭異構想的緣由倒是讓人覺得神奇有趣。
偌大演奏廳裡充滿著暖溢無比的橘紅色燈光,銀色風管與淺褐色牆面交織,使得舞台背牆上的管風琴,既像是富麗光炫的獨立樂器,也像是與舞台融合一體的絢爛裝飾。有時,到國家音樂廳,在乎的倒不是舞台上表演的究竟是多麼著名的樂團,而是現場充滿和諧柔暖、讓人寧逸無比的靜謐心境,以及那種CD音箱所發出的罐頭音樂所完全無法比擬的臨場震撼。
「普雷特涅夫(Mikhail Pletnev)」所指揮的「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似乎是第一個曾經現場聆聽的俄國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