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的銀座街頭夜晚,依舊是不冷不熱輕風吹來令人舒暢的涼爽氣候。夜幕早已低垂的馬路,兩旁那些充滿奢華上流氣息的店鋪,即便並非擲錢不手軟的千金貴婦,依舊能夠感受到週遭橫散四溢的流金貴氣。
彷彿打烊得總是特別早的店鋪,隨著時間流去,原本充滿生氣金光閃耀的店面,漸漸轉變成了金澄燈光依舊,卻只剩下櫥窗裡的擺飾靜靜伴著街頭的寧靜。只是,比起那些營業時間裡即便任何人都可恣意購物,卻經常伴隨著勢利鄙視與只可遠望的難堪,關上了門的店鋪在櫥窗前人人平等,只能觀之無法褻玩的靜謐,反而讓眼前的奢華不再遙不可及。
五月底的銀座街頭夜晚,依舊是不冷不熱輕風吹來令人舒暢的涼爽氣候。夜幕早已低垂的馬路,兩旁那些充滿奢華上流氣息的店鋪,即便並非擲錢不手軟的千金貴婦,依舊能夠感受到週遭橫散四溢的流金貴氣。
彷彿打烊得總是特別早的店鋪,隨著時間流去,原本充滿生氣金光閃耀的店面,漸漸轉變成了金澄燈光依舊,卻只剩下櫥窗裡的擺飾靜靜伴著街頭的寧靜。只是,比起那些營業時間裡即便任何人都可恣意購物,卻經常伴隨著勢利鄙視與只可遠望的難堪,關上了門的店鋪在櫥窗前人人平等,只能觀之無法褻玩的靜謐,反而讓眼前的奢華不再遙不可及。
清晨的北村(Bukchon),即便空氣中依舊滲透著刺骨的凜冽,但早起的陽光看起來卻是明亮燦爛。位在景福宮與昌德宮之間的小丘,聚集著緊密相連的傳統韓式屋舍。初見北村,是從嘉會洞的小坡上緩步過去,恰好立在制高點而剎然發現眼前的綿延整片的傳統韓式民舍屋頂。而沿著坡丘蜿蜒小路的而帶來的跋涉辛苦,似乎也在令人為之一亮的景致裡瞬間消散。
早晨,東京開始下起雨。
中秋的隔一天恰巧是秋分,白天與夜晚等長的日子,過了之後氣溫逐漸變冷。東京的前一日依舊豔陽高照令人停留在夏天,而隔一日卻彷彿是忠實反應著二十四節氣的變化般的不僅下起了與,氣溫也降了許多而有著濃厚的秋冬味道。
跟著首爾一起起床。
天剛微亮,拖著連續幾晚的少許睡眠而累積的疲憊,想要感受一大早起床的首爾。其實,天剛微亮應該是造訪傳統市場的好時候,只是,不知道首爾何處有安養(Anyong)那一類的大型蔬果集散市場,甚或是築地那一類的大型魚市場,只好再次閒散的漫步曾經過往的熟識街道。
對於東京這一類的高度發展城市,最令人激賞的除了完善的便利生活機能外,還有因為城市乃至國家的進化而連帶趨近成熟的設計產業。那種設計產業的高度進步,不只體現在單純的出版品或是建築物的設計上,而是種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的設計蔓延,蔓延在街頭巷尾人們的日常生活裡。
有人說東京與大阪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國家。如果從東京地鐵百貨公司裡人們乘電扶梯總是往左靠,而大阪確是往右靠的完全差異來看,大阪與東京或許還真是同樣說日語的兩個不同國家…
據說,江戶時期的東京是武士聚集之處,為避免配戴左側的武士刀鞘互相碰撞,因此逐漸形成了右側通行的習慣。至於,多是商人聚集的東京,為避免碰撞右手手持的算盤,因此養成了靠左通行的習慣。姑且不論這樣的說法是否正確,由此卻也可突顯出關東與關西的強烈差異。
早晨的神樂坂透著靜謐的安寧。據說,神樂坂依舊保留著東京傳統街頭的舊時景物,也許,單從那些建築本身其實很難領略體會舊時街景究竟為何。不過,緩坡小街上的精緻店鋪、三不五時穿插著的神社小石路,以及兩旁林立的蔭蔭綠樹,卻十分容易讓人想像著街道上可能會有的濃厚人情味。或許,那種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所產來的人情味,反而才是表象之外連結起老舊街區的真正因素。
即便是接近六月應該進入了夏天,東京街頭的夜晚依舊透著寒意。漫步在青山的街頭,總讓人有總混交織混雜各式感受的詭異情愫。
街上,是乾淨雅致到有些過份反而顯得拘謹,接近夜幕低垂時的天空昏白,搭配著道路兩邊滲出的黃澄色櫥窗街燈,是種令人漫步其中顯得鬆弛安心不需提心吊膽的自在愜意。小巷裡居酒屋、小酒館光鮮豔麗的招牌點綴著夜晚、劃開原本應該是寂寥無聲的寧靜而顯得熱鬧誘人,加上那些難以數清,店外立張桌子放些擺飾充滿著設計感的溫馨時尚店鋪。在青山,即便是名牌與奢華似乎都被融進了高雅的平常生活裡,讓人覺得舒適放鬆而不再高不可攀與遙不可及。
三月底初春的東京街頭依舊是冷風陣陣,即將到櫻花盛開的時節,卻因為到訪時間早了些而顯得冷清。日本的春天,總要滿地遍開櫻花後才算正式到來,蕭瑟光禿的枝頭,明顯讓人感到依稀還留存著的寒意。
漫步在東京街頭,城市本身似乎已經超越了城市本身應該有的機能。
那些為了居民的便利甚至商業行為而產生各式各樣符號、符碼以及設計,總是不斷的衝擊著視覺。設計的定義,就原研哉的觀點而言,就是透過製作或溝通而將我們所生存的世界做出真實詮釋。看來像是不著邊際、設計不是設計的不知所云,或許也正是設計本身最好的定義。沒有設計的設計,將設計融入生活的設計,讓觀看設計的人本身不知被設計卻能夠擷取到設計者所要表達的意念。也許,東京便是設計的最佳試驗場。
對於日本這個世界最大的魚肉消費市場而言,「築地」成為世界最大的魚市場絕對不令人驚訝而甚至是理所當然。
名氣響亮的大型魚市場,吸引的不僅是餐廳大廚與家庭主婦,同樣也招來滿滿的觀光客。對於觀光客而言,或許是築地太過於聲名遠播而想一探究竟,也或許是看多了日劇漫畫裡總與築地脫離不了的廚師修業奮鬥故事,而讓築地成了種朝聖般的存在。總之,即便築地市場除了規模之外,可能與自己家隔壁的魚市場差不了太多,卻還是強烈吸引著眾多人群到此一遊。
原來,鎌倉的大佛早已存在腦海裡了許久。
小時候「View-Master」裡像是「日本風情話」那一類立體幻燈片裡的身著和服日本女孩和青灰色大佛依舊清析記得,甚曾經以為幻燈片裡的大佛就在八卦山。多年以後,早已不會特別想去探尋幻燈片裡的內容,但是,發現深刻記憶裡的大佛原來就在鎌倉而興奮的同時,曾經是鎌倉幕府政治中心的古都,瞬間成了非去不可的標的。
非常幸運地又是一個清朗的天氣。
清朗無雲的天,並不是純然的藍,而是種淡淡的藍,是種由天頂至地平線由淡藍慢慢漸層成淡白的美麗藍色。地平線遙遠的那一邊,是大雪山脈綿源不絕的粉白積雪,有點像糖粉被灑在巧克力上那樣誘人可口,據說,需要至七月多,積雪才會被逐漸高昇的氣溫給融掉。
近在咫尺的湖面持續爆發著震撼聲響,各種炫幻煙火光耀閃爍著夜晚的靜謐湖面。也許是湖泊的緣故,岸邊的風陣陣吹來,依舊使人感受到那種帶些冷冽的寒意。
雖然只是待在北海道的第二天,卻開始習慣起了這種藍天綠意的鄉野景致。洞爺湖周邊,無論晚上、黃昏或白天,都充滿著幽雅與迷人誘惑。
由飛機上眺望,是一片平坦的大地,齊方劃分的棋盤水田,反射著清朗的耀眼陽光而晶碧閃爍,春末夏初的北海道,正值農作交替,綠的、褐的農田星羅棋布、交織縱橫,但仍然顯露出某種精巧規劃的規律整齊。
似乎,來到了某種鄉下。
微醺,或許是!
冷颼颼攝氏一度的春天,晚餐又是標準的韓國烤五花肉。如果要問我哪一家,比較好吃?只能說太難回答,只能說,滴得滿烤盤都是肥油的乾烤五花肉,配上蒜片、豆瓣醬,包裹在生菜裡,吃起來都是同一種味道。也搞不清韓國人究竟對中國的炒豬肉有何意見而竟然難以下嚥,只知道,除了想到會越吃越肥、越吃越大的腰圍之外,其實還蠻能接受韓式料理。當然,連續吃兩天以上大概就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