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種資訊與圖像摻雜在一起的設計,總像是版面的重新安排,不該存在太多額外裝飾,卻又將資訊充分表達。設計裡,灰色的年耗電量區塊將版面分隔,上半是五種顏色的能耗色條,下半是提供各式資訊的文字區間。
雖然可存在那種插畫式的表述,不過,還是喜歡簡潔的單純俐落。
那種資訊與圖像摻雜在一起的設計,總像是版面的重新安排,不該存在太多額外裝飾,卻又將資訊充分表達。設計裡,灰色的年耗電量區塊將版面分隔,上半是五種顏色的能耗色條,下半是提供各式資訊的文字區間。
雖然可存在那種插畫式的表述,不過,還是喜歡簡潔的單純俐落。
一個設計以「地球上之碳足跡」契合主題意念,簡單直觀易理解的設計,搭配象徵「碳」的黑色,表達出強烈辨識性的標誌。另一個則是以「大地冒出之嫩芽」為設計構想,搭配適當留白而凸顯中央綠芽的簡潔構圖,強調出低碳清新之優質生活環境。
對於「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這類抽象的東西似乎難以表達,弄個「檳榔」、「口腔」或「人頭」之類的寫實符號似乎又太過平俗。抽象的事物,還是配上抽象的符號,看圖說故事。
標誌由象徵救護的十字搭配左上角象徵希望的圓點構成。立體化的十字除救護意涵外,亦像是交叉的立體板代表阻隔及防制(治)。左上角的漂浮紅色圓球,除代表被隔離或防治掉的檳榔與癌症外,亦代表著努力防治後的浮現新希望。
不過,看來評審們還是無法接受那種形而上。
標誌的中心是象徵著愛、責任、參與、服務、需要以及溫暖的紅色「熱心」,同時紅心的「V」型輪廓亦代表著「志願服務Voluntary Service」首字的英文字母「V」。圍繞紅心周圍的是圓與圓環抱交疊出的熱情色塊,一方面圓型色塊象徵著人與人之間的互助所交織出的圓滿,另一方面,圓的融合將紅心保護環抱於中心的構圖,亦象徵著社會中人與人的互助圓滿,將熱心關懷保護其中的溫馨關懷。
以紅、橘、黃等暖色為主的標誌,亦營造出溫暖、熱情、親切及服務等主要意念。
其中一個標誌的意涵是這麼寫的…
「百歲‧清華」。
「歲」通常用來形容人的年紀,一間歷史百年的學校或許並非太引人注意,不過,人上了百歲卻令人尊敬動容。擬人式的形容,將學校創建百年的簡單事實,轉換成了對於經歷百年滄桑智者的景仰,也象徵著對於「百年樹人」的教育期盼。
「清華園」門坊也許是唯一能夠代表學校悠遠歷史的建築。無論是新竹清華的實物縮小,亦或是北京清華文革拆除後的複刻重建,充滿歷史記憶的門坊,曾經安在、曾經光耀、曾經消逝,但如今卻是紮實地存在著。理所當然存在於標誌裡的清華門,連接著兩岸清華的共同記憶。
呼應著紫荊主色的另一側,灰色區塊裡手繪線條勾勒出的台灣形狀邊,刻著代表在台復校的55 週年歷史印記。而清華門下的「100」字樣,除了百年歷史意涵外,更有著清華園裡擠身世界百大的絕對期待。同時,「百歲清華」裡字體特異並突破邊格的「歲」字,更代表著那種期待,將於經歷過百年歲月變化增長與能量蓄積後,奮猛破出。
號稱是真實大小的「柯博文(Convoy,這個譯名真是太糟糕)」, 吸引著眾人目光。而現場的舊時變形金剛玩具,也讓人勾起小時候對於玩具本身的回憶。
標榜能夠變形的玩具,有著小時候的狂熱夢想。那些可以從警車、賽車、救護車變成機械人,甚至可變形的堆土機、怪手、水泥車可進一步合體組成巨大機械人的驚異設計,想不讓小孩著迷似乎也不會太容易。那時搭配著玩具出現的,雖然還有電視卡通,不過美式風格的卡通,吸引力似乎遠小於對於玩具本身的興趣。
據說是機會難得的LV大型展覽,內容包括LV品牌與藝術、世界當代藝術家展品,以及七位香港藝術家的創作。展覽名稱是「路易威登 創意情感」。也許,大部分人對於LV的「情感」來自於那種極度的炫耀奢華,而非是LV產品本身設計或意念上的強烈吸引。然而,若削去了「名牌」本身長久經營累積而來的品牌價值,回歸到產品的本質而言,或許真正夠理解產品本身並喜歡產品本身的人或許不多。
曾經用紙拼湊出DC-9客機,曾經期待著「哥白尼21」雜誌裡每期副贈的彩色紙模型,但可確定的是那些東西都屬於小時的記憶。當年紀增長、資源豐富後,似乎再也很難回歸到小時的那些「紙製品」。
同樣脫不去那種紙玩意,系崎公朗(Kimio Itozaki)創造出的「Fotomo(Photography + Model)」卻讓人感到有趣。系崎公朗認為攝影是用來記錄現實世界,卻無法表現立體的現實世界。因此創造出了Fotomo,將立體的街景用平面攝影拍下來後,將畫面裡的元素解構、排列、重組,並加入景深、透視而拼湊出另一種現實的超現實。
在那種各種現實元素「拼貼」出的超現實裡,背景建築賣菜小販樓上可能是卡拉OK、隔壁可能是醫院、寺廟,至少,日本街頭不可能出現的組合,在Fotomo裡全被濃縮到了同一個場景模型裡。
其實類似Fotomo的明信片或紙作品不算少,不過刻意當成某種藝術形式表現的卻不多。不過,其實藝術不藝術根本不重要,只要好玩就好…
本來想抓出電視廣告上巧克力包裝紙塑出的浪漫,加上仿宋體字的典雅氣質,最後卻成了線條的肆意蔓延加上童書字體不規律外型的與優雅難以沾上邊。不過添了紫、留了白,加了灰色流線,試圖把那種似乎過動了些的符號摻點寧靜、添點氣質。
金莎,變成了紫色…
經常見於各種公共場合,輔助文字招牌讓人更容易瞭解指示意義的各種小符號,是視覺資訊系統的主要構成。而同時配合顏色搭配以及版面編排的系統化設計,使得擁有良善視覺資訊導引的公共場所,無論在「指引」抑或「感受」上皆可得到絕佳滿足。如同Paul Mijksenaar所主張,「我們致力要讓人們輕易的找到他們要的方向,最好根本都不要意識到有任何標示」,似乎,良善的視覺資訊系統最終目標,就是與生活融於一體。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史基浦機場(Airport Schiphol)是Paul Mijksenaar自認為最滿意的作品,也是其後許多機場標示系統的開端。看見琳瑯繽紛、充斥各種資訊卻自成系統的小符碼,有種熟悉與親切。深究所有人類文字的發展,其實象形的表意符號幾乎是各種文字系統的濫觴,至少,人類先天對於「圖形」的辨識與認知,絕對遠大於經由後天所被「強迫」接受的文字系統。因此,回歸至圖形化符號這種人類「原始」的資訊表意方式,反而更能夠跨越文字間的鴻溝,甚至超出文字所能表達的效率,而精確的描述與傳遞各種所欲傳遞的資訊。
那種對於符號的強烈感觸,也讓人想起許久前,大學時曾經做過機場標示符碼的專題研究。整個過程,其實是探討缺乏文字「輔助」的情況下,僅讓受試者接觸符號本身,並確認受試者是否可準確無誤的「猜」出符碼本身所欲表達之意義,進一步建議出合適於大部分人的指示符碼。沒法確認當時究竟是因為喜歡這類符碼才會選擇如此的專題研究,或是專題研究觸發了對於符碼的興趣,但至少符碼本身所包含的平面設計、建築、社會學、甚至是心裡學的廣泛層次,卻是無庸置疑並同時讓人深深著迷。
歷史博物館裡以米勒(Millet)為主題的展覽,有著來自奧塞美術館(Musée d'Orsay)的65幅畫作。十九世紀法國,以米勒為首的巴比松(Barbizon)畫派,介於西方宮庭藝術、學院藝術走向寫實、走向生活的分水嶺,同時承襲十七世紀荷蘭與十八世紀英國風景畫的色澤光影技法,並對十九世紀後期印象派的發展有著顯著影響。
既寫實細膩,又有著層次變化、全景視野遼擴,也具備光影臨摹、自然寫意的畫作,忠實描繪著當時農村百姓的平實生活,其中米勒的「晚禱」與「拾穗」,更是後世所推崇敬仰的舉世鉅作。也許是對於當時的社會背景認知不深刻,也或許是對畫家本身的經歷瞭解不透徹,面對呈現眼前的名作其實並未感受到太多刺激。
不知多久前開始,對於油彩厚重甚至是經常帶著凝重憂鬱的油畫,早已很難帶起心中的引人入勝。相比之下,諸如席德進的線條渲染或是郭雪湖的粉彩鮮明所給人的幻想綺思反而來得多更多。
無論是機會難得而必須全民群起欣賞,或是商業炒作所致使的人潮異常熱絡,總之,就把畫當成是畫來看就好。
*The picture sourced from Musée d'Orsay
據說,李少白拍故宮已經拍了幾十年,如果說李少白是拍故宮的第一人,大概不會有太多人疾起反對。第一次認識李少白的攝影,也是從故宮影像,那是上海博物館販賣部裡無意間發現的那一本「看不見的故宮」。當初因為博物館裡已無庫存而捨棄、其他地方遍尋不著,以及每次到上海都恰好都錯過機會的攝影本,終於在幾年後才托朋友從上海外文出版社買了回來。
書裡的那些故宮,許多是踏入故宮時不會去注意的邊角簷廊、不起眼的磚瓦樑柱,但畫面裡那種明顯黝黑屋廓影與雲霧瑞氣的光彩金耀所對比出的鎮攝力道,或是彩度鮮明的層疊廊柱所創造出的綿延深遠,甚至是屹立了不知多少年的銅獅在夕陽晚霞於光所映射出的哀哀目光,每張照片總是充滿著耐人尋味的驚奇感嘆。
從照片裡,總有種見樹尋林,想要見微知著的殷切盼望。從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從乾清宮、交泰殿到坤寧宮,再從午門、太和門到神武門,透過照片,引領出建築本身經歷了數百年風雨飄搖與顯赫衰敗交織下飛鴻雪爪與深刻軌跡。歷史的斑駁滄桑,幻化成各種平時難見的迷離燦爛浮光影像。
藉著李少白遊走變幻故宮的鏡頭,那種捕捉擷取、凝固瞬間的興味盎然,讓人領略出另一種深沈的意境體會,看見了故宮看不見的那一面。
FENDI Baguette方形手提包的十週年紀念,除了推出十種顏色的十週年紀念版限量手提包,也找上了MEDICOM TOY,發行了十種與手提包相對應顏色的BE@RBRICK。
很難去闡述「時尚」究竟為何,也或許對於這類名牌加限量的噱頭大概會讓無數粉絲為之瘋狂,但品牌充斥的世界裡,或許產品本身時尚與否已不重要,品牌本身就是時尚。因此,與其說Baguette的限量紀念提包或隨之推出的BE@RBRICK讓人愛不釋手,還不如說充斥展覽空間的手繪塗鴉更加多彩吸引人。
但與其說那是一本書,倒不如說是打包成古奏折般的長長畫軸。類似書籍其實不難見,不過以台灣為主題的卻不多。還記得之前電視上看過在火車上邊搭車邊畫畫的神奇老頭,由火車啟程後開始動筆描繪車外風景並開始轉動長長的小畫軸,而當火車到了目的地,完成的竟是與車窗外幾乎相仿的沿途景色。雖然沒有神奇老頭那樣的讓人觀止讚嘆,但是看見熟悉的躍入長軸畫布中,仍然不免讓人感到興奮有趣。
打開「書本」,寬長畫布上描繪的是淡水河上游到下游。整個視野,淺藍淡綠是主要基調顏色,下游河川出海口附近淺緩屋舍裡點綴赭紅鮮明對比建築古蹟的淡水,到綠野平坦的關渡平原與人煙密集熱鬧繁華的台北市,再綿延至炊煙裊裊民舍摻差的鶯歌三峽,最後漸到上游綠樹遍佈、山谷清脆的石門水庫大漢溪,一連串情境延續鋪陳,都讓人輕鬆自在。
攤開畫冊,讓人想起小學時也曾經歷過的類似圖畫。那時,是把一張又一張的8K圖畫紙串黏起來,從高雄火車站沿著中山路大港埔圓環,經過愛河地下街畫到舊市政府的長長沿途風景。忘了當初畫圖使用的究竟是水彩或是彩色筆,但可卻定的若是使用彩色筆,肯定會用上好幾盒。
翻了翻淡水河這本書,感受某種連綿不斷意猶未盡,翻一頁想看下一頁,甚至乾脆全部攤開的期待驚奇,依舊想到那個神奇老頭,也許,改天應該親自嘗試那種彷彿是不可的可能。
2008台北國際書展會場裡的萬頭鑽動依舊。依舊懷疑著究竟是否真有那麼多人喜歡看書的同時,發現「最美麗的書」主題館。
那種偷懶來自於並非寬裕的時間,但更來自於缺少思考環境因素而漸漸遲緩的設計敏感。
似乎也算是種急就章,但至少貼的不是那些塗鴉。想起最近幾年開始出現的二維條碼,照相手機的流行,也使得越來越多雜誌宣傳單裡,出現帶有隱含更多資訊的條碼。藉著手機的照相功能將條碼影像擷取並解譯後,便可取得廣告主題諸如網址、產品等的更多資訊。
在版面中間加了「ExLiris」的「QR Code」二維條碼。簡單湊出的版面搭配上簡單的紛陳顏色,成了2008年的第一版藏書票。或許,不會有機會真正讀取條碼上的內容,但就當成是種趕流行,一種流傳了幾百年的悠遠習慣進化到現代的趕流行。
木刻版畫與古式銅版畫一直是喜愛的藝術類型之一。那種版畫吸引人之處,在於作品裡單純利用粗細黑色線條的蜿蜒曲折與組合,而呈現出的各種美麗圖畫與光影描繪。許多作品裡看見的,不只是作者本身的熟練銅版雕飾琢磨完美匠意,更有著充滿種種神奇幻想精巧構圖的極致創意。
展覽作品裡,多是過去法國皇室所收羅包括「皇室雕版收藏集成(The Cabinet Du Roi)」與「皇家繪畫暨雕塑學院(The Royal Academy of Painting & Sculpture)」等的重要作品。一幅幅的細膩作品,如同當時皇室想表達的,不僅達成了傳播皇室豐富收藏的目的,更將版畫藝術推向了另一個高峰。
很難說對於琳瑯呈現眼前的上百幅版畫,究竟哪一幅最令自己青睞。因為所有畫作呈現出的精緻靡遺,都讓人深切融入其中。概括而言,只能說特別喜歡畫作真實呈現眼前所帶來的「眼見為憑」強烈滿足,那種似乎將畫作放到書本裡便會失去的原始質樸滋味,一旦原寸作品躍然眼前,隨時能讓觀賞者為之眼亮注視。
版畫的可複製特性,雖使強調畫作本身的原始獨一不具意義,同時多少也降低畫作本身的價值,但也由於那種可複製特性,使畫作本身更容易流傳散佈、更容易被多數人擁有而廣為保存。因此與大多數獨一無二偉大畫作的遙不可及相較,版畫本身其實也多了些平易近人與興味盎然。
藉著展覽室裡的羅浮宮所收藏的版畫,讓人更深一步瞭解銅版畫技藝的極致表現,也讓人對畫作當時的風俗社會有了更多了的認識。
靠騎樓邊的玻璃櫥櫃裡,是各種盒裝藥品相鄰堆砌所構築成的一面牆。各種花花綠綠藥品所構成的牆面,其實有些突兀不搭調,卻引人注目並帶些懷舊味道。看見令人目不暇給的藥牆,彷彿那種摻差混合的萬金油、保心安油、紅花油、白樹油、活絡油、獅子油、五龍油、黑鬼油、垃圾草油、千里追風油等各式神奇藥品,都穿過玻璃櫥窗猛然撲鼻而來。
在台灣,稍加留意應該在某些藥店還可以見著類似的藥牆,但確定的是上面擺上的「油品」,肯定不會像香港看見的那樣讓人眼花撩亂有創意。
沒有中文名稱的日文原版,中文版時的書名是「零-世界記號大全」。簡單而言,書裡的內容,是作者四處蒐集而來的各類系統符號、符碼。幾年前在東京新宿因為書的吸引人外表裝幀與充滿玄奇興味盎然的符號而購買,幾年後因為想真正瞭解書裡的內容而買了中文版。
根據作者所言,一切符碼的演變進化裡,「零」是最符合所有不思議符號的原點。因此有了「ZERO」的發想。然而為涵蓋逐漸出現的「偏離」,「ZERO」也被改成了「ZERRO」。讓人產生幻想空間的禪意名稱,加註了中文書名後卻使那種奇想興味破壞殆盡,似乎反而成了中文版本的最大敗筆。
符號本身,原本就充滿了各種奇妙來歷與推論解讀,從鍊金術記號、瑪莉女王(Queen Mary)的暗號、Enigma密碼機,甚至各個國家時期的文字符碼都是。似乎,人類的各種溝通紀錄與文明發展,甚至與玄奇幻界的接觸啟肇,都是由符碼本身開始。喜歡沈浸在符碼世界裡,靜思想像那種神秘意境。
作者模仿凡爾納(Jule Verne)所著小說「桑道夫伯爵(Mathias Sandorf)」中,桑道夫伯爵用以解讀暗號的型紙,在封套上挖上幾個圓形小洞。原封不動時為「ZERRO松田行正」,順時鐘旋轉90度便成為「ZARRATHUS」,繼續轉90度出現的則是「TRRASIGNE」,最後轉90度則出現「ASINTOERR」的文字。各自隱喻的意義也提升了對於書裡各種奇特符碼意涵的獨特趣味。
印刷了好幾版的書籍,隨著日本版次更新,亦陸續出現過紅、藍、綠、洋紅、黃色、橘色等各色版本,以及中文的黃與橘色版本。幸好本身亦從事書籍裝幀的松田行正,能夠堅持封面設計的單純幻麗與「在書櫃或桌上都具有存在意義及具有說話形式的書籍設計」的設計理念。也許,書籍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