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是對蘇州及杭州一帶魚米之鄉物產豐盛的最佳盛讚,比起蘇州處處可見江南園林各領風騷流溢著貴冑商賈雍容貴氣,杭州的西湖靈山獨佔一方卻增添了纖細娟秀的柔美婉約。
遊走在杭州街頭,雖然大部分面向經常仍能接觸到像是上世紀六七零年代的頹圮髒亂,不過許多城貌片區呈現出的卻已是現代都市的宜居舒適。曾是春秋時期吳越的首府,也曾是宋朝趙氏南渡政權的行都。或許是因為那種豐富的歷史內涵文化背景,也或許是位處豐沃而造就的各行各業極度發展,在杭州,除了那些遺留下的著名歷史陳跡,也有著讓人暫留緩歇不想離去的獨特魅力。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已忘了對於蘇州的印象,似乎,記憶裡的蘇州,僅止於拙政園裡的江南樓閣園林。
始自曾經是春秋時期吳國都城的悠遠歷史,歷經許多朝代,蘇州始終是江南的政治與經濟重心所在。而江南的平原矮丘河流交織錯綜,大的河、小的河、真的河、人工的河匯流雜枝,逐水而築的水鄉建築隨處可見。因為政經繁榮而體現在建築市貌的高度發展,始得蘇州融合山、水、城、鎮、林、園薈萃一體,而構築成「城中有園」、「園中有城」的人間天堂美麗都市。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登高遠眺悠然東流的遼闊江面,在史實軼事與淒美神話的相互交織間,短暫享受著種翩然出塵的片刻寧靜。
長江與京杭古運河交界間的鎮江,自古便是南北交通重要口隘。或許也因如此,從三國時期東吳囤兵江東的意氣風發、宋末梁紅玉大挫金兵的巾幗鬚眉,再到鴉片戰爭英軍攻克鎮江封鎖漕運的慘烈激昂,古來鐵騎揮兵戰亂不斷的朝代交迭侮侵擾間,鎮江似乎始終未曾寂寞過。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晨的天仍籠罩在漆黑的天幕裡,像是回溫了些的天氣,少了幾天前的凜冽刺骨而讓人稍感舒適。沒多久逐漸亮起的天際線,空氣裡的灰茫取代漆黑,卻透不出藍天的清澈。或許是遠方飄來的落塵,或許是工業排放煙霧的污染,據說,南京的天總經常是帶著陰霾。只是,走進紫金山裡感受到的空蕪蕭瑟,似乎正契合著這種白靄的灰濛而特別讓人心有所感。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便未曾到訪過揚州,提及揚州,腦海浮現的大概會是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裡的那一句「煙花三月下揚州」。據說已經超過二千五百年的建城史,優越的地理位置曾在唐代成為中國東南第一大都會,同時亦為糧食與鹽錢的運輸中心。大概,經濟的發展伴隨的金融娛樂興盛,使得揚州也成了文人騷客的心繫所在而留下了不計其數用以歌頌描寫古城市的各種詩詞歌賦。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寧往揚美的路上,是蜿蜒曲折的顛簸。
中國的地廣遼闊,總有著顯著的城鄉差距。著滿了泥土灰塵的破舊巴士,引擎彷彿像是隨時會停止般的緩緩拖著,到了距離市中心即便只有四十分鐘不到的車程,原本的平坦路面卻轉成了塵土飛揚的泥石路,而周遭的風景也從高樓林立的人來熙往轉成了遺世翠綠的田野郊景。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烟台大概也算是有著深厚歷史的城市。至少,據說秦始皇曾經三次東巡,實際上卻是為了求取長生不老藥的傳說,不僅讓老小城市與歷史沾上了邊,也多了些神話的傳奇色彩。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深圳往廈門,飛機沿著海岸線飛著。腳下的風景,是汕尾、陸豐、汕頭、潮州那些挨著海邊的城市。藍色的海連著綠色的山與陸地,其間散佈穿插著灰黑色的城市鄉鎮建築,點綴著米褐色的沿岸沙灘。那種沿海城市的綿延相鄰,彷彿就像是台灣西部沿岸的城市熱鬧交織。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旅行搭飛機?還是搭飛機旅行?
旅行搭飛機,主體是旅行,搭飛機是旅行的手段。而搭飛機旅行,搭飛機成了主體,搭多了飛機,讓搭飛機這件事成了旅行。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不知是否每次客家人的遷徙都與戰亂避禍有關係,似乎,許多客家人的建築總是牆高壁厚充滿著防禦意味。
處在充滿喧囂髒亂市區小屋群中的古式客家建築,據說建成於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歷經將近200年滄桑的建築,從外望去,高聳的灰磚高牆挨著碉樓與望樓,就像是座恢弘堅固的城堡。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方的天氣,拋去了前一天的陰冷,天空是皎潔的晴空無暇,望著不遠畔的大洋,靠海小城市猛烈的風迎面吹來,已經不見那種輕凜的寒意,而是讓人精神抖擻的快適舒暢。
那種風雖然強猛,卻摻著和煦舒服,太陽雖然高掛烈曬,卻也透著宜人涼意的絕讚天氣,似乎,天空在笑,心情也跟著笑。沿途馳騁,一邊是透點美麗弧度的海岸線,延伸過去是優雅湛藍的海洋,陸地的這一邊,是一片充滿生氣、油亮可口的綠,公路兩側的平地小坡,遍植著著整齊嫩綠的葡萄樹交織著難以數計的蘋果樹。公路邊隨處可見的高聳葡萄酒廣告招牌,以及散在葡萄園間的各家酒裝,除了時時提醒著自己正處在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的物產豐饒土地上而令人興奮激昂之外,也彷彿聞到光燦空氣裡微醺瀰漫的葡萄酒香而不覺自醉。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山區大馬路邊的古城。建立於明洪武二十七年(西元1394年)的古城,比鄰旁邊的是車輛川流不息的熙嚷馬路,處於鬧區水泥森林與烏煙瀰漫混織交雜中,讓人感受不出超過六百年的古建築所應當有的悠遠滄桑。
人潮從未間斷的進出掛著「嶺南重鎮」匾額的南城門,不見了對於遺跡的緬懷,代之的卻是城門內吵雜鼎沸的街市菜市,飄散空氣裡的是中國常見融合了酸味、臭味、汗味、腐味、餿味那種即使聞了一千變也沒法習慣的五味雜陳,還有巷弄街坊賣著感覺像是黑心商品小攤裡冷不防迸出,聽了一萬遍還是覺得吵雜難耐的鏗鏘靡靡電音。走在充佈著全世界最會吐痰民族人群的街上,與其說街市是建構於過去的舊城裡,倒不如說是那些舊建築其實是突兀的矗立在髒亂吵雜的骯髒街市裡。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來遊客往來喧囂、充斥著各種書籍、紀念品小攤販商業氣息的土樓裡,流溢著一種繁榮熱鬧。那種對土樓的初始概念,卻在造訪了更多土樓後開始流離瓦解。相啻著初始印象裡的熱鬧非常,更多的卻是隨著歲月消逝而逐漸凋零的悲涼不忍。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夜晚,走過了不知多久的蜿蜒崎嶇山路,衛星導航上傳出的是導航結束、目的地已到達的提示聲。漆黑到一絲螢火都不見的夜裡,尋不著像是終點的地方,有的只是周圍黯夜裡鮮無人居的陰森破磚房,以及矗立前方漂浮著鬼魅氣氛的高大建築。剎那間伴隨那種魍魎寒慄而生的,是對已預定並即將暫住的旅舍所劇烈湧現的一股莫名悔恨。或許,早知如此,若這真是即將呆上一整晚的處所,應該找個「正常」些的旅店才是。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進校園的西大門,往內延伸的是彷彿看不見盡頭的筆直道路。剎那間,生陌感湧上心頭,但卻汲於找尋一種熟悉。源於清末庚子退款而創建的學校,經過了歷史的分歧,也把一間學校分歧成兩種發展。一間在1949年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接管,另一間則由實際接收庚子賠款的中華民國在1955年「復校」,從此,兩間同源的不同學校開始各自不同的發展。
寒風中,匆匆往裡奔去不知過了多久,映入眼簾的,是靜靜橫在路邊的熟悉門樓。而潔白門樓牌匾上是清末軍機大臣那桐所書寫的「清華園」三個大字,日期是「宣統辛亥」。靜立眼前的門樓不知是否應感到親切,曾經見過門樓的縮小模型,也曾把門樓擺上忘了是哪一屆校慶的徽章設計裡。誰知道,或許大老遠跑到這個讓人陌生又熟悉的校園,就是為了親眼見到這個門樓!?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比起紫禁城的氣勢恢宏與莊重嚴肅,頤和園便顯得自然娟秀,同時在綺旎雅緻裡透著幾分靈氣。作為皇帝的休憩場所,甚至是晚清時期的行政中樞,頤和園的規模廣大自然是一般民間園林所遠遠無比擬。原本為北京西郊三山五園之一的清漪園,後來卻慈禧太安養需要,而大加改建修築並將名稱改為頤和園。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沿著天安門、端門、午門,沿著封建時期只有皇帝才能行走的中門,緩緩步進也許是古往今來最大的王城。繼續往前,越過金水河、太和門,踏上高聳雄偉的宮殿。
冬日早晨的紫禁城,零下五度的風凜凜吹著,漢白玉堆砌的八米高三層高台上,立著九間五進重簷廡殿式的太和殿,頂天的建築體制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極致。從殿前看去,除了限制視野的高聳紅牆黃瓦城樓,是廣大碩極的開闊空間,居高臨下,想像著舊時空間裡站滿文武百官王宮貴族屈卑羅列的那種不可一世。剎那間,那種一呼百應萬民恭仰的極度虛榮讓人醉然欲仙,無怪乎,遙遠的舊時代,即使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傾,仍舊甘犯著殺頭的風險而窮盡心力汲於想成為宮殿的主人。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的古建築,總透著種智慧、科學、古禮與儒道思想交織融合的盎然興意,用以祭天、祈穀和祈雨的天壇尤其如此。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晨的陽光把層迭山巒間繚繞雲霧照耀得縹緲蒸騰而顯得雋麗虛幻,而劃過了那些綿延的高聳山峰,撥開雲層,初見著是廣大遍布的藍墨色,以為是遼擴大洋,卻領悟到竟然是平坦土地。有了山與地的高度對比,才知到山有多麼高、地有多麼遠。
高度一萬一千公尺,腳下溜過的是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湘江、洞庭湖、長江、淮河、黃河、京杭大運河,南嶺、衡山、秦嶺、嵩山、太航山,長沙、武漢、鄭州…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