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遊客往來喧囂、充斥著各種書籍、紀念品小攤販商業氣息的土樓裡,流溢著一種繁榮熱鬧。那種對土樓的初始概念,卻在造訪了更多土樓後開始流離瓦解。相啻著初始印象裡的熱鬧非常,更多的卻是隨著歲月消逝而逐漸凋零的悲涼不忍。



  那些土樓,雖然有許多已存在上了數百年,不過,依舊可見到時光流逝的明顯刻劃,甚至是因此而生的逐漸頹圮剝離。早已敗壞的土樓,連帶的是如樣身處其中且同樣逐漸凋零的人、事、物。或許,是人的凋零導致了土樓的廢棄,也或許是因為科技昌盛後而顯不便的土樓被人廢棄凋零,總之,許多早已鮮少人居甚至人去樓空的土樓,讓人難以想像當初的熱鬧繁盛。



  少了人、被人荒廢的土樓,依舊有著看來堅固穩重的外表,不過,踏進門裡感受到的,卻是種讓人不寒而慄欷噓淒涼。那些留下來固守著土樓的,只剩下即將步入人生盡頭的垂垂老人,或許是不習慣外面的生活,也或許只剩下孤單一人,只能或呆座大門前,或看著遠山近水而呆滯凝望。早失去了工作能力、早過了人生璀璨輝煌的老人,跟土樓一樣,只能孤單端立在翠疊空谷裡暗自感嘆、遙望回憶。


  據說起源於一千兩百多年前的土樓,據說是唐代為躲避戰亂,由中原南遷偏安至遙遠荒岳山林裡開墾務農,而進一步因應這種自給自足生活形態所開創出的獨特建築與文化瑰寶。時代的演進讓過去紮實務農的堅苦卓絕反而成為一種落伍倒退,而那種獨特的生活形態,也因為幾百年累積下來的人口再次遷徙至都市城鎮,而在短時間內迅速分崩瓦解。



  人與建築,總存在著某種高度依存。建築,會因為人的使用而愈顯煥發充滿人氣,也會因為人的廢置而加速老去。望著穩重裡卻有著逐漸加劇的斑剝與顯明擴大裂縫的土樓,或許,想要保有那種得來不易的歷史古蹟,並非僅有保護建築本身,更重要的是保護身居其中的人們。唯有創造出和諧共生的人與建築的互動環境,才有辦法讓建築的保存更長更遠,而那似乎是中國龐大的建築遺產所經常忽略的重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go74 的頭像
    ingo74

    iNGO's sketchbook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