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中國, 食物 (45)
- Jan 01 Thu 2009 23:33
都一處燒麥館, 北京
- Jan 01 Thu 2009 22:42
全聚德*, 北京
有人將一千多年前南北朝時期「珍食錄」中所記載的「炙鴨」視為烤鴨的起源。但據說以烤製技術而言,那時所謂「炙鴨」其實與現代烤鴨相去甚遠。無法考究那種差異性,不過,以烤鴨而聞名的北京老師傅,似乎普遍認為現代北京烤鴨主源於三百多年前的「金陵片皮烤鴨」,亦即由南京傳至北京,再由民間傳至宮廷。
中國烹飪史中,少見異於煎、煮、炒、炸、蒸等主要手法的掛爐烤鴨,卻是名聞遐邇。而「全聚德」似乎是多數人想到北京烤鴨會首先想到的老店,開業於清同治三年(1864年)將近一百五十年的老店,說來卻總是毀譽參半,有人說價格貴得離譜專賣觀光客、有人說更好吃的烤鴨店多得是,不過,可確定的是,沒吃過全聚德可就無從比較起。
- Dec 28 Sun 2008 22:12
丹桂軒**, 深圳
- Dec 21 Sun 2008 21:39
鍾菜, 深圳
比起廣州「粵式」茶樓裡賣的點心,「港式」茶樓的點心似乎多了些精緻可口,即使,香港的飲茶文化,其實源自於廣州。差異來源,主要或許來自於近代戰亂文革所造成中國大陸飲食文化的傳承中斷以及民生凋零,同時使得大陸的飲食文化暫止不前,依然停留在那種粗茶淡飯的傳統時代。那種彷彿還凝結在幾十年前的味覺感觸,似乎連廣州酒家、蓮香樓那一類的聞名老店都不例外。相對而言,似乎受過現代化世界洗滌過的香港,卻反而有種彷彿是被精鍊過的飲食文化。
深圳地王大廈裡的「鍾菜」,雖然是香港茶樓的分店,卻讓人感受不到港式飲茶應該有的美味愉悅,或者是說,那種少見的糾結感,來自於視覺上的衝擊崩毀。記憶裡,傳統的飲茶點心,通常是竹製圓形蒸籠裡,盛著熱呼冒煙的各式可口點心,嘗著點心的同時,一方面滿足了口腹之慾,另一方面,似乎也帶些食物搭配傳統食器所營造出的視覺親切。
- Nov 03 Mon 2008 00:13
居食屋和民, 深圳
- Oct 26 Sun 2008 00:47
喜樂酒家, 烟台, 山東
或許,因為山東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所以有人把「魯(山東)菜」列為中國的八大菜系之首。據說,明、清兩代,魯菜甚至是宮廷御膳之主體,對北京、天津以及東北各地之影響甚大。
喜樂酒家裡的各式魚鮮菜餚,顯露著膠東魯菜那種以烹製各種海鮮為主的明顯特色。起源於烟台的膠東魯菜,出現於春秋時期,而經過漢、晉、隋、唐等各朝代的演進發展,強調著口味的鮮嫩同時保持食材的原味,同時並講究著刀工與花色造型。
- Sep 21 Sun 2008 10:13
蓮香樓, 廣州
清晨六點多的第十甫路早已經穿梭往來著早起的路人與準備作生意的小販。不過,比起大白天那種水洩不通感覺近似癱瘓的人潮,空氣裡掺著涼爽舒暢的清晨顯然怡人許多。
距離七點早茶開賣不到十分鐘,蓮香樓裡卻已幾近熱絡滿抬。清一色是老伯大嬸所盤據的茶樓,或是獨自一人,或是三兩成聚,一邊是悠閒的讀著手中書報,一邊是七嘴八舌話家常,一邊則是輕搖著張開的折扇,以應付那種開張沒多久而未能反應過來的冷氣空調。
- Sep 20 Sat 2008 23:11
韓宮, 廣州
不確定在廣州吃韓國菜是否正確,至少,偌大閃爍招牌上寫的「正宗韓國名菜」讓人覺得應可一試。
入了門找了張桌子坐了下。狐疑望著服務生所遞上灌滿淺褐色茶水似的塑膠水壺,反射似地伸手摸了摸,感受到幾乎卻定是茶水溫暖熱度的同時,心卻也涼了一半。至少,未點餐的一開始,已經與那種無論天氣再如何沁寒冷冽,必會滿上一大壺冰開水的「正宗」韓式餐廳有了明顯落差。
- Aug 13 Wed 2008 18:14
香舍法國餐廳, 深圳
餐廳裡流露著一種法國社交沙龍的浪漫情調。水晶燈飾、拖長帷幔、竹編藤柱混搭出典雅高貴的華麗感,而擺滿書籍的落地書櫥、透著古味的優雅豎琴,則是在奢華裡交織著氣質含蓄。結合著各種視覺與感受刺激的空間裡,流露著令人安適自在的用餐氣氛。
對於食物的感受,是食物味覺與用餐氣氛的混合結果。好的用餐環境對食物的味覺增添美味,但卻沒法將原本索然無味的食物變得美味。似乎,在「香舍」裡,感受到的似乎就是那種用餐環境與食物味道出現過劇落差的極端情況。
- Aug 10 Sun 2008 22:12
陶陶居餅家, 廣州
看見公車車身上的「陶陶居」中秋月餅廣告,突然想吃「綠豆凸」。
第十甫路上人潮穿流不息,陶陶居餅家裡,人氣同樣熱絡,堆高的中秋月餅鐵盒流露著即將來臨的中秋節濃厚氣氛。有時,廣州的老字號酒家總會順便兼賣著甜餅點心,開張超過120年的陶陶居,賣著道地粵式菜餚小點的同時,也在酒家隔壁開起了餅家。
- Aug 03 Sun 2008 22:48
上海老飯店*, 上海
- Jul 05 Sat 2008 23:12
火間土和膳酒藏, 深圳
- Jun 20 Fri 2008 22:12
味道門碳火燒肉*, 東莞
原來人的味覺對食物的分辨,竟有種近乎詭異的相對性。
明明吃過好幾次的燒肉店,或許是因為吃了幾天工廠裡又鹹、又油膩、甚至勉強下嚥都十分困難的飯菜所影響,突然覺得「味道門」的燒肉特別好吃。
- Jun 17 Tue 2008 22:34
味千拉麵, 深圳
四十年前台灣人在日本開設的拉麵連鎖店,後來也以超過二百五十家的展店數目成了中國第一大拉麵連鎖店。源自於日本的味千拉麵,在中國為了迎合當地需求,也調整出了迥異於日本並符合中國口味的多樣化複雜菜單。不過,店裡除了拉麵之外,同時亦販售炒麵、飯類、壽司,以及許多小點心與冰品的多樣化經營,卻反而讓人覺得少了想像中拉麵店那種所該具備,追求單一食物顛峰造極的致志匠意。
對於展店蓬勃的食物連鎖店,通常會因為各店家間的品質難以控制,而造成美味度與本家的初始好評產生極大落差,更遑論因為逐漸形成的企業化經營體系而擴增的多樣化,但卻總覺是囫圇充數的食物選擇。久而久之,連鎖店本身存在的,就只是一種大量複製的成功模式,而少了原本食物應該有的那種純粹與感動。
- May 19 Mon 2008 00:17
味幌拉麵, 深圳

感覺最近似乎不知吃了多少餐的麵條,卻還是被店門口陰魂不散的蔡瀾大頭照給吸引進去,依據「蔡瀾的生活方式」書裡所述,「Domon」是香港最正宗的日本拉麵。
在香港只取了「Domon」英文名稱的拉麵店,到中國也入境問俗的有了中文名稱「味幌拉麵」。店鋪裡賣的是屬於北海道札幌以味噌湯底為主的拉麵,以據說是日本空運而來的麵條,加上紮實新鮮的材料所構成的正宗札幌風味而吸引廣大顧客。
- Apr 13 Sun 2008 00:14
鴻星海鮮酒家, 廣州
中國人對於食物的宿夜匪懈,似乎落實在夜半時分依舊人庭若市杯盤狼藉的海鮮餐廳。
鴻星海鮮酒家點菜台的各式海鮮,讓人見識廣東人無所不食的高強本領。從基本的淡水蝦鹹水蝦沙蝦龍蝦、羔蟹黃帝蟹比目魚多寶魚,再到蛇酒龜鱉鱷魚肉,甚至酥炸海蟲與像是小時水溝裡常見的大肚魚,似乎沒把各種看得見的摸得到走的爬的游的飛的、走獸飛禽爬蟲魚類甚至昆蟲等一往打盡就不算廣東人。
- Apr 12 Sat 2008 22:21
南信牛奶甜品專家, 廣州
似乎,若少了粥品雲吞麵就不算是廣州的小吃店,即使打著甜品當招牌的「南信牛奶甜品專家」也一樣。
- Apr 12 Sat 2008 20:18
廣州酒家, 廣州
當一個城市混得有些熟悉,該去的地方都去了後,不變的城市,唯一有的新意變化似乎只剩下「吃」。
對於廣州而言,不知同樣的變,是否同樣體現在眾多的廣州人身上。不知據說每天總要吃上七餐的廣州人,究竟是每天都在尋找吃的變,還是乾脆以不變應萬變。至少,自古「食在廣州」的多元悠遠聲名肯定可因應各種想變的心。
- Mar 09 Sun 2008 00:23
歐成記麵食, 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