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玩物 (10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有時,俗氣與時尚的價值觀只是一線之隔。

  很難說對於經常見到的藍白橡膠拖鞋會存在怎麼樣的好感,畢竟,看見藍白拖鞋,總會讓人想起軍中新訓中心裡,每天就寢前必須把拖鞋擺正就定位的無奈,要不就是想到理著平頭、身著短褲與發黃無袖白色汗衫,腳上踏著藍白拖鞋的無賴漢景象。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有時仍然不得不對網路時代為生活產生的改變而大感驚嘆。無意間在eBay上找到的「View-Master」幻燈機,全然喚起三十多年前的記憶。

  「View-Master」是將附有七組共十四張彩色膠片的圓型紙軸片,置入幻燈機裡,藉著兩眼的視覺差異而彷彿看見立體影像的「玩具」系統。不過,若說現今幾乎被視為兒童取向的View-Master是小孩玩具,其實並不全然正確。至少,在View-Master七十年的歷史裡,當初便是由販售風景明信片的Sawyer's公司所推出,而View-Master理所當然成了以「立體風景明信片」為初始訴求的小玩意。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人買日本人設計的筷子,也許與韓國人宣稱筷子是自己祖先所發明同樣詭異。

  據說中國人用了三千多年的筷子,常見的有木筷、竹筷、日本人喜歡的漆筷,還有韓國人習慣用的不銹鋼筷,當然免不了一般餐廳時常見著的塑膠筷與衛生筷。搞不清何時開始大家習慣出門帶自己的筷子,似乎唯有如此才環保且衛生安全。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發展到飽再加飽和的日本玩具市場,玩具商們肯定是卯足勁找出各種能夠讓人敗家的炒作題材。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視遊樂器大概又是另一種美國人發明,卻被日本人發揚光大的技術之一。

  不去看美國1970年代各式初期世代遊樂器百家爭鳴的盛況,但可確定的是1983年開始,缺乏新意的逐漸飽和市場與粗製濫造遊戲充斥所引燃的「北美電動遊戲崩潰潮(The North American video game crash)」之後,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口袋裡的蘋果新玩具。

  一直猶豫著究竟該買怎樣的新手機,因為總是找不著看對眼的手機,卻在接觸過iPhone後被簡潔的外型與流暢的操作介面所深深吸引。原本期待使用習慣的Windows Mobile手機,但對HTC Touch差了一些的外型設計以及難看了點的企業識別始終存在猶豫,卻在第一次親手接觸過iPhone後,瞬間投向其實用來不會比Mindows Mobile更方便、更好用的apple OS X。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忘記上一本電腦書究竟是何時買的,不過那肯定是很久以前。

  會再買電腦書,甚至可能是一本用處不會太多的電腦書,一方面似乎是為了翻翻軟體本身到底有什麼神奇方便但是即使沒有也沒什麼差別的新功能,而另一方面,卻是來自於對電腦書本身的熟悉眷戀。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也許是中國大陸低廉的勞力成本,使得原本幾乎必須自行塗裝的模型玩具,突然間出現了許多「塗裝完成品」,連「扭蛋(Gashapon)」也是。

  十多年前在玩具店裡看見的小巧逼真假面騎士,雖然所費不貲,仍然讓人狠下心買下來。後來才發現原來那是放在扭蛋販賣機裡販售的小玩具。不知不覺中,扭蛋竟然已從二十多年前的簡單小玩具,進化到了塗裝完成的栩真造型玩偶。也許,一方面是玩具塑形與製造技術的進步,另一方面,更有賴於中國大陸大量的塗裝人力。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並不喜歡內頁有格線的筆記本,總覺得格線只會讓人限制、讓人束縛。

  像「Rhodia」這一類的筆記本或便條紙,大概很難買來當作平常記事之用,即使內頁是結構上應該不算是「格線」的「方格」,感覺上卻反而較像是工程師用的筆記本,而那似乎同樣是自己想逃離的「事實」之一。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大部分的人相同,對於「波羅五號(超電磁マシーン ボルテスV )」的記憶絕大部分來自於「大山書局」出版、「劉萬來」所翻譯的各式機器人圖鑑。對當時資訊來源並不暢通且資訊有限的時代,「書卡畫冊」與「大山書局」讓人眼花撩亂的一系列盜版翻譯書籍,是小孩子們每天對於超人忍者機器人幻想世界的基本來源。即使,以今日的角度看來,當初的粗糙印刷以及詭異的翻譯其實充滿著神奇離譜與荒謬。

  1970年代末的「波羅五號」,是動畫監督長濱忠夫繼前作「超電磁機械人(超電磁ロボ コン・バトラーV)」而創造出合體機器人狂潮世代的接續作品。其實從未看過波羅五號的卡通,所有的印象都來自大山書局那本封面是巨大的波羅五號頭像,內容則是綜合諸多東映機器人的翻譯書籍。那個時代,是處於蓬勃發展的台灣卡通代工產業,小時候那種看見卡通公司工作的表舅帶回機器人設定原畫時的羨慕與激動,似乎是久久難以忘懷的鮮明記憶。而波羅五號,也成了那時的深刻環節。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29 Tue 2008 22:31

  小時候大家許下將來夢想願望想當總統醫生賺大錢時,作文本上寫的卻是愚蠢的想「擁有座自己的圖書館」。不能說那種願望簡單沒困難,但似乎也太沒志氣。

  通常,圖書館裡的書總是經過的多、閱讀的少,原想擁有一切知識,卻發現知識太多、時間太少。不去看「自己的圖書館」那種小時的不切實際,對於房間裡書架上的書,也是買回來的多、看完的少。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Medicom總是害人不淺、讓人敗家很深。

  從Medicom十年前模仿Hasbro的GI-Joe美國大兵系列,並將人偶變裝成假面騎士與卡通人物的「1/6計畫」開始,到後來的Kubrick、BE@RBRICK等賣座玩具,只能說Medicom的吸金能力實在一流。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SUUNTO D9」電腦錶。

  與其說D9是有電腦功能的手錶,不如說D9是把電腦做了手錶,至少SUUNTO對這類產品的稱呼是「Diving Instrument」而非「Watch」。D9可設定成「一般潛水」、「富氧潛水」與「自由潛水」模式,不過後兩者大概永遠用不到,而功能除深度計、水溫計與潛水記錄之外,更加上電子羅盤與一級頭無線傳輸,可同時顯示氣瓶殘壓與預估剩餘潛水時間。似乎有了D9,三錶就可完全被取代,剩下的就只剩習慣性問題而已。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知不覺「時尚旅遊」竟然成了每個月到中國時幾乎會買的雜誌。

  如同「美國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授權商標與部分文章予中國的「華夏地理」模式,「時尚旅遊」其實也是「國家地理旅行者(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部分內容授權的中文版本。因此就內容與印刷品質而言,比起其他雜誌,「時尚旅遊」似乎先天上就多了些內容品質的優勢。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卡(ショッカー)戰鬥員」始終背負著悲情。

  特攝片裡,反派除了主要的怪人壞蛋主角外,跑龍套的虛張聲勢戰鬥員始終是少不了的甘草人物。說是「甘草人物」,是因為戰鬥員們對於正義的一方,早註定了是成事不足、虛張有餘、恐怖不足、愚蠢有餘的「來一個掛一個」不中用過場傢伙。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小時候,大部分的情況只能望著別人家的小孩玩著超合金玩具,而獨自在一旁羨慕興嘆。

  對於「百獸王ゴライオン(Voltron)」,也忘了究竟是先看見超合金玩具,還是先在閉路電視(小時候的「第四台」稱呼)上的卡通看到,唯一能確定的是,無論是前者或後者,肯定都是在別人家裡。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大陸的雜誌,似乎也開始玩起了花樣來。

  常在7-11的架上看見「1626 產品設計」這本雜誌,但卻在雜誌三週年的紀念版本才買了下來。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任何東西,若是和記憶與時空片段沾上了邊,肯定讓人會有更多感觸懷念。

  小小的「黃金戰士ゴールド・ライタン」復刻版機器人玩具,串起的是小學、台北中山北路晴光市場與二十多年後香港灣仔的時空記億連結交集。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BM Thinkpad X31掛了,所以換了新玩意兒。

  原本MIS問是否換成Thinkpad X61,不過想想後,即使現在Notebook幾乎都是「Made in China」,但Thinkpad變成了「中國品牌」後,其實還是讓人覺得不踏實。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上個月在香港機場看見港龍航空的20週年紀念彩繪機模型時,其實並不確定自己究竟是否有這架飛機。畢竟,買到重複的飛機模型並不是未發生過的事,還是小心點好。

  後來,確認過的確沒這架飛機模型,並暗自思索企盼的同時,難得坐上港龍,竟然剛好就遇上了飛機的「本尊」。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