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沾麵」比起整碗滿盛的湯拉麵更能夠辨識出拉麵店家的功力。大概,品嚐拉麵的多重過程,除了經歷不同味覺感受之餘,也同時檢視著店家的美味指數。

  通常,食物端上了桌,就得先夾上幾小條滾煮後隨經冷水冰淬過的麵條,試嚐那種滿是嚼勁卻不過硬的彈牙麵條。接著再將麵條丟入看來濃烈強味的湯汁小碗裡,猛然唏嗽吸允已然沾染滿附著湯汁的麵條並享受著大口飽食的豪邁。而那些可能單獨裝盛,也可能混陳於湯碗裡的配料叉燒,搭配上麵條與湯汁,是種令人滿足的豐富。最後,餘下的濃厚湯汁重新注滿高湯,嚐起來又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味覺感受。

  小拉麵店牆上的標語寫著「拉麵維新」,並以日本幕末維新三傑當成店名的「麵家三士」,似乎強調著拉麵店有別傳統的改革精神。只是,據說來自鹿兒島的拉麵店,菜單上似乎未出現太多的「維新」感受,倒是供應著迥然不同各式湯頭的拉麵,過於多樣的選擇,卻反而讓人出現那種多而不精的擔心。




  要了沾麵,中庸的麵條與不甚鮮明的湯汁,卻還是比下有餘。只是附上像是炙烤過了頭的厚叉燒片,咬來是帶些堅硬的呆滯口感。那種叉燒,即便丟入豚骨湯頭,稀釋掉了炙燒過的厚實感覺,卻也因為吸多了湯汁而讓五花部位顯得油膩多了些。似乎,在嘗試與檢視過沾麵與豚骨湯麵之後,對於拉麵店的美味指數已有了深刻理解。

  很難說那些號稱飄洋過海的拉麵店美味究竟如何,只知道還是對於日本在地小店口味的懷念多得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go74 的頭像
    ingo74

    iNGO's sketchbook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