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究竟是電影的催生讓這樣一條充滿舊意的「老街」出現,抑或是如此的還原計畫原本就存在。不過,「剝皮寮」的舊時景物卻還是如實的呈現眼前。




  據說,清朝時期福州商船運進的杉木,便是在這一帶撥去樹皮而成就了地名的由來。有別於台灣其他「老街」般的那種舊房子填滿了商家店舖的新利用,「老街」本身其實是種徒具歷史意義的存在,那些建構於老建築上的商業行為招攬人氣才是重點。相對於剝皮寮,是種舊時街景的複刻呈現,是種外表複刻,卻缺了內涵機能活動的存在,那種呈現倒比較像是把博物館裡的老街景模型搬到了實際街上。




  實質的老街似乎不像老街,模型般的老街卻缺乏內涵,兩者之間難以分辨好壞,各有存在之價值與意義。有人說,讓古蹟被使用是保存古蹟的最好方法。空泛內涵未被「使用」的古蹟,可能因為缺乏照料與人氣而逐漸逝去凋零,而過份「使用」的古蹟,卻容易因為人為的不當修築改建,而失去了古蹟原有的意義。看見許多世界遺產古蹟的再生與利用,在不改變風貌的古老興意裡,卻又能讓人找到獨特的商店與特色,許是台灣那種過與不及之間所必須再斟酌衡量的重要項目。




  不去論究古蹟的保存與活化,漫遊剝皮寮短短的複刻街道,那些老招牌、老藥房、老鐘錶店,甚至是老茶室,都讓人融入想像遙遠的過往。只是,想進一步探究那些引人遐想的舊時店鋪時,卻發現的是理所當然的期待落空。也許,街市本身還是得再多點內涵才能讓人多些驚訝。




  漫遊在雨後的老街,多了些詩意,也多了些滄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go74 的頭像
    ingo74

    iNGO's sketchbook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