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很難說「眷村菜」究竟是何時開始流行,只是,走進人聲鼎沸甚至幾乎是年輕人的小店裡,反倒讓人對「巷子口」的菜餚多了些興趣。
原本應該是來自中國大陸遷移聚居的軍眷家屬所組合成的社區,處於物資缺乏年代無法奢華只有拾手可得簡單食材,混雜著大江南北的各式傳統家鄉味,反而拼湊出了另一種獨特。也許,那些再家常不過的菜餚甚至經常顯得粗糙,但是,遙遠年代的記憶,許久之後反而卻是令人懷念的深刻烙印。
也不知為何店裡聚集的幾乎全是未曾經歷過刻苦眷村生活的年輕人,或許,在裝潢擺設幾近簡陋破舊,牆壁上掛著懷古陸軍獎狀、綴著「反共抗俄 增產報國」過期標語的極度反差用餐空間,或許正代表著物慾橫流的摩登年代裡「眷村菜」早已是填飽充飢成分少得多、流行時髦多得多。
不在乎那些粗糙陳設,併齊圍坐在舊式大圓桌,迅速端上絕對家常的雙醬麵與炒餅。那些基礎不過的麵食與拌炒,若以奢華玉食的判定每位與否反而是種失衡過當標準,家常小店裡需要被感受的就是種隨意自在與幾近吃粗飽的基本慾念。
略過了那些滷味小菜,也同時略過了小菜櫥櫃上瓶瓶玉立的盈滿不一的晶透金門高樑酒瓶。似乎,這種店裡就該入味小菜搭配嗆辣烈酒、就該豪邁的回憶起過去戍守前線戰地小島相互拼酒時的氣魄瀟灑。只是,缺了慫恿相迫的傻勁酒伴,換上了依舊台味洋溢的沁涼啤酒,搭配上店家隨機順手端出看來簡單卻是實在夠味的幾樣菜餚,卻也是另一種暢快恣意。
也許,小店裡的熱烈人氣,就來自於那種不用付出多少就能得到的看似遙遠卻在咫尺的眷村家常味滿足。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