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古堡旁的小街巷,是熱鬧擁擠的市集。被往來遊客人潮幾得水洩不通的窄路裡,可找到各式蜜餞、糖葫蘆與小吃零食的舊時興意。只是過度商業化的小市集其實並非太引人,畢竟類似的市集在台灣倒是隨處可見,比起早已被攤販遊客掩蓋住的原本樣貌,也許從邊角延伸出去的羊腸小徑更能讓人感受到原有的質樸古味。

  始建於西元1624年的熱蘭遮城(Zeelandia) ,是荷蘭人首據台灣時的產物。遊走在舊城週邊,將近四百多年前的精緻雄偉早已不復見,不確定當時多為原住民居住的城牆外是否有今日般的熱鬧聚落,但能確定且供人遙想的,是城牆內駐台總督與遠於巴達維亞(雅加達)的荷屬東印度公司總部的熱絡文件溝通與狀況回報景況。



  而後西元1662年鄭成功攻下城池,並改名為「安平城」。過去荷蘭人的殖民城池成了「王城」,漢人建立了政權後,也許才真正興起了傳統漢人市井商業模式的繁盛。安平古堡旁的小街巷,可能自此人煙集聚,也可能是蓬勃於清軍入台的二十多年後。至少,政治重心轉移至府城內的清治時期,安平大概已成了漁村港口市集居住的繁榮區域。




  繞行在蜿蜒巷徑,老舊斑駁的房舍倒無法讓人追溯緬懷到二、三百年前的悠古歲月,畢竟那時即便存在屋舍大概也早已傾圮逝去,不過代之的民舍即使年代並非太過久遠,卻還是散溢著歷史的滄桑。至少,很難再找到一個地方,能夠在短短三百多年間,同時經歷過荷蘭殖民、明鄭入主、清朝統治、日本帝國,再到近代民主等全然相異的政權文化的交替洗禮。也或許,就是因為遭逢過如此遽變的往複粹練,才讓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更加開朗豁達。




  走進德記洋行的舊房子,英式風格的建築除了發古幽思之外,也是清庭戰敗被迫開放通商的永久印記。老洋樓邊的破倉庫,因為年代久遠,而讓早前植上的榕樹恣意彎曲蔓延,甚至打破了磚牆而形成屋與樹融為一體的特殊景緻。當時因為中英天津條約而開埠的五大洋行,如今只剩下德記與東興的建築依然矗立,其他只有一角的立碑標示可供空想。




  東興洋行前悠悠傳來的現場歌聲,原來是古蹟與餐廳早已合為一體。呼應著那種「使用是最好的保存」的務實理念,古蹟裡的用餐生活空間,延伸了古蹟本身的價值與存在性。只是,即便當初洋行所屬為德商,但建築裡另闢出的展覽室裡的德國工業發展介紹卻依舊突兀,也許,講述建築本身或是建築周遭的歷史,應該會更加切題吸引人。

  遊走在安平,不同時空的建築與歷史交集著,除了感受古意悠閒,也誘發著人們對於歷史過往的興趣盎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go74 的頭像
    ingo74

    iNGO's sketchbook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