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走進校園的西大門,往內延伸的是彷彿看不見盡頭的筆直道路。剎那間,生陌感湧上心頭,但卻汲於找尋一種熟悉。源於清末庚子退款而創建的學校,經過了歷史的分歧,也把一間學校分歧成兩種發展。一間在1949年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接管,另一間則由實際接收庚子賠款的中華民國在1955年「復校」,從此,兩間同源的不同學校開始各自不同的發展。

  寒風中,匆匆往裡奔去不知過了多久,映入眼簾的,是靜靜橫在路邊的熟悉門樓。而潔白門樓牌匾上是清末軍機大臣那桐所書寫的「清華園」三個大字,日期是「宣統辛亥」。靜立眼前的門樓不知是否應感到親切,曾經見過門樓的縮小模型,也曾把門樓擺上忘了是哪一屆校慶的徽章設計裡。誰知道,或許大老遠跑到這個讓人陌生又熟悉的校園,就是為了親眼見到這個門樓!?


  被學校稱做「二校門」的清華園門樓,隨著校園擴張,早失去了校門的作用。同時,本質上似乎跟新竹那個縮小版的模型複製品早已相去不遠,因為,原有的舊門樓已在文革時被拆毀並換上了毛澤東銅像,而現在的二校門,則是後來於原址上重建的複製品。不過,原址上的複製品還是沒法讓人忘卻過去的悠悠歷史。


  往內走去,是「清華學堂」、「大禮堂」那些的老建築,而早結了冰的小池畔,連著書上「水木清華」牌匾的工字廳老屋,更顯得古老學校的幽幽靜謐。同樣結了冰的近春園池子,嬉戲滑冰的遊人映著後面的荷塘月色亭,讓人憶起朱自清的匆匆背影。

  虛晃一遭清華園,同樣受過英法聯軍兵火殃及,還受過文革破壞摧殘老學校,看見的除了種似曾熟悉,也感受著歷史的曾經滄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go74 的頭像
    ingo74

    iNGO's sketchbook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