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勢眾的大公司,需要高階主管的親力親為凝聚向心力,同時塑造可長可久的獨特意識與文化傳承。具有獨特「向心力」的企業,對於大部分仍具有被動、盲從等與生俱來人類特性所組成的龐大企業社群而言,在沒有特殊誘因動力前提下,最常見到的其實是某種集權獨斷的企業文化。換個角度而言,就是種強人政治,某種領導人與企業本身幾乎劃上等號的強人政治。大部分曾經成功的優秀有效率企業常可見到此一模式,諸如奇異(GE)的威爾許(Jack Welch)、台積電的張忠謀,甚或是鴻海的郭台銘都可見到此一模式。所以說「曾經」成功,其實也代表成也領導著、敗也領導者,企業因領導者的意志成功,也可能因領導者的決策錯誤而失敗,同時,當領導者下台卻未妥善謀劃接班計畫,也容易因為高層領導的急遽落差而導致企業的潰散離析。
一般企業對強人政治常會招致「專制獨裁」、「未尊重民意」的強烈批評。但沒了強人的企業是否就是好企業?一般而言,答案卻是負面。基本上,人的基本負面特質仍然影響企業甚鉅,沒了強人,通常表示山頭更加勢眾凌亂、表示決策過程更加猶疑不決、利益瓜分更加複雜擺不平。如此情況,就企業競爭力而言,反而經常是種負面影響,正面來看,民意被尊重了、決策更民主了,實際上而言,曠時無效的妥協失去了時效機動力、意見紛陳的多方崢嶸削減了資源集中與競爭力。這種窘境,在東方企業尤為明顯,其根源顯然來自民族特性。而中國與台灣的執政模式,是強人政治與非強人政治的極端鮮明案例。
而對於小規模的企業而言,若需持續成長,缺乏某種轉折蛻變所需的領導模式情況下,除非大環境極佳或機運使然順勢而起,通常很難持續壯大。至於「某種」領導模式,其實因階段而異,但共通的特點是決策果斷、方向明確,從某個角度而言,其實還是隱含了某種強人政治的因子。這種過程,簡單而易懂的例子,是中國每次改朝換代最常發生的農民革命,此種模式下,即使一開始只有小眾力量,但會成功的例子,必定是某個群體裡出現了某個獨具魅力的果決人士,最終凝聚共識、消除歧見,而後一呼百應、推翻前朝。那種過程,其實與小規模企業成長躍進的模式相去無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