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系統化的制度,說穿了其實是根據組織的目標,延展出欲達到所需的組織型態或架構,進一步定義出各項功能與流程,最後依循流程徹底執行。整個系統化的過程中,除可避免運作過程因人而異的人治狀況外,亦可逐步累積組織流程運作知識、持續改善,並達管理運作效率的精緻化,甚至達一般ERP系統裡常提及的「最佳化實務(Best Practice)」。
換言之,其實組織必須持續運作、永續經營,必定得先定義出完善,或至少「堪用」的系統流程及績效指標,而後「照表操課」,持續精進。而如果說組織裡只需訂出流程、照表操課,而後便可高枕無憂,那也太過樂觀。基礎流程之上,其實仍有太多例外、突發狀況與時日漸進造成的流程修改需求。事實上,依據流程按表操課並非組織員工真正價值所在,能夠真正發揮主管價值、員工經驗的,其實是在流程之上的各種例外、突發狀況時的風險評估與決策判斷。
一個人累積的經驗,並非倚老賣老,而是使得自己有更充足、更客觀、各開闊的各種面向來解讀事情、分析事情、評估風險,並選擇出最佳決策。每個主管的訓練養成,其實都應該跳脫基本流程的習慣領域,往上跳至組織運作層面,每個決策究竟對組織會有何種益處、投資報酬平衡、副作用或不良作用的角度來衡量損益得失。組織雇用人,大致區分兩種層面,一種是找人來發揮創意,告訴組織該怎麼做,一種是找聽話的人,這時或許資質要求也不會太高。相信至少大部分的人對自己的期許是前者,皆希望自己是個能夠發揮所長的優秀專業人員,不過,弔詭的是大部分人仍然總是時時有著沒接受主管命令、不知該做什麼的鄉愿。
當一個人從作業員、助理、工程師步往主管的過程,若無適時的觀念養成與不斷地決策邏輯思考能力訓練,最後看到的,往往是主管無擔當、無肩膀,只敢聽命行事、毫無主見造成的組織效能低劣,或者是主管不知工作目標、上司搶下屬工作,而下屬因此不知所措、落得輕鬆的悲慘窘境。因此,每個人往上晉升的過程,必須不斷灌輸組織運作及管理目標責任的許多觀念。
許多小觀念說來微不足道,但事實上,觀念影響事物的執行成果優劣,其實事關重大,高階小觀念的差池,可能造成組織營運的大災難。因此,唯有落實主管觀念的養成,組織才可持續進步發展,否則,到頭來,分崩潰散是必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