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據說阿姆斯特丹(Amsterdam)一年裡有280天是雨天。

  抵達這個城市的第一天,依照機率,似乎理所當然是雨天。常常,這裡十月多的雨,似乎就這麼緩緩下、一直下,漸漸,不知不覺中,雨成了霜、霜成了雪。


  許久以前,與台灣面積差不多大的荷蘭(The Netherlands),過了不知多久的迂田造陸,一百多年內,竟增加了五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屬河口沖積砂質地形的荷蘭,境內並無任何高山丘陵,有的,只是片平坦低窪的平原。新土地的形成,幾乎很難使用「填海造陸」的方式,而「愚公移山」的事,或許更是天方夜譚。神奇的荷蘭人,將低於海平面的濕地以提防水壩圍起,並用風車的運作將濕地中的水抽乾成為迂田。進一步藉由多雨的天氣,將迂田中的鹽分持續稀釋,而風車持續抽水,最後,新生迂田竟成了適合種植牧草的良田。如此作法造成許多土地竟低於海平面的稀有現象,而藉著密集設置的水溝、運河與水閘門,迂田中的水利平衡獲得控制,而使這片低於海平面的廣大土壤避免水災與潰提災難的侵擾。似乎,只有親眼見著阿姆斯特丹北方漁村附近,黑白相間乳牛與雪白綿羊悠閒倘佯,與縱橫密集水道交織亙列的青翠蔥綠廣闊迂田新生地,才能領略體會到荷蘭人長久引以為傲的治水技術。


  到了歐洲古老城市,通常可能先領會感受到的,似乎是城市中瀰漫繚繞的雅致優美建築與悠久文藝氣息。

  阿姆斯特丹,也不例外。

  老城區裡,隨處是動輒超過百年歷史的古老建築。建築立面大多不寬,甚至有些狹窄,據說,當時的房屋稅是以房屋立面面積為求算基礎,除了些富有人家之外,為減低稅賦,一般民居多是立面窄,縱深大的建築設計。而窄小立面的建築,搭配各種兼具簡約與華麗的山形牆裝飾,除互補增加建築的壯闊氣勢外,其實也增添了些耐人尋味。相鄰緊挨的老建築,有些呈現歪斜扭曲的危樓驚駭景象,原來是過去插築於砂質鬆軟地基中的木樁,因年代久遠而腐蝕歪斜,最後造成房屋牆面的扭曲變形。事實上,看似變形的驚駭危樓,幾乎已額外再加上補強,甚至翻新結構,只留下古老外觀,或許,歐洲政府為保留歷史建築的用心,是足以讓一昧破舊建新的人們效仿學習的。搭著小船,往來穿梭於貫穿城市的密集網狀大小運河,似乎更佳貼近與融入兩旁的歷史街景與建築,更能夠領略古老水都的迷人魅力。

  歷史古蹟建築與隨處的恣意塗鴉交雜並陳,使得阿姆斯特丹的街頭滿是古老與前衛的矛盾衝突,卻也顯示出歐洲人的兼容廣納。城市裡建築特有的望穿內室透明玻璃建築,也顯露出與東方人唯恐被偷窺而防範不及的截然迥異生活概念。究其因或許是少陽光卻喜歡陽光的荷蘭人,對於居住空間的規劃,似乎就是將窗戶盡可能的變寬、變大…單獨建築聚成群居建築,單一面窺堂大窗構成一整群窺堂大窗,這種一窺室內全貌的獨特風格「圖畫窗(Picture Window)」似乎也就形成荷蘭特有的建築風格。當夜晚降臨,一個個圖畫窗中,點起橘暖色金耀燈光,串連起來的全幅美麗景致,讓人想起小時候圖畫書裡公寓建築中,描繪透視各個生活生活空間中人們作息舉動的溫馨多彩圖畫,此時,真實世界的圖畫窗,歷歷出現眼前。不過,心中始終納悶的,是為何每個圖畫窗中的景致,竟都是同樣乾淨、整齊與雅致?後來聽說,阿姆斯特丹家庭主婦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整理房間擺設與清潔乾淨透明的窗戶,以避免使生活空間陷入無法讓人賞心悅目的窘境。

  荷蘭人對生活空間的開放透明,的確讓來自亞洲保守拘謹世界的人們瞠目結舌。

《nH Hotel ZOETERMEER, The Netherlands》

Sat Oct7 0:10 2006, Amsterdam Tim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go74 的頭像
    ingo74

    iNGO's sketchbook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