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形色 (5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不知是前一日大部分的都人因為跨年而亟欲補眠,或是展覽本身的魅力不若之前的大英博物館250年收藏展,來自於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the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Vienna)的「華麗巴洛克(Splendor of the Baroque and Beyond)」展覽裡,人潮明顯少了許多。

  寒風凜凜冬日裡的畫展,少了些人,卻讓人多了些欣賞美麗畫作的寧靜與專注。展覽的內容,是歐洲歷史上統治領域最廣的「哈布斯堡(Habsburg)」王室裡部分君主與大公的繪畫收藏品。畫作裡顯露出的,除了畫作本身的視覺刺激外,畫作收藏者的藝術品味與喜好其實是另一種超越歷史畫作本身的另一種興味,尤其當收藏者本身就是歷史的一部份時。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藝術的定義,隨著時代演進,將持續擴大包容。

  古老為顯示信仰虔誠的西方基督宗教圖騰與東方唐卡,現在看來是藝術;後來的中國雅士為打發時間煮酒彈琴的暇餘吟詩作對,現在看來是藝術;到最近為宣洩個性瀟灑獨特而產生的牆邊地下鐵不合法塗鴉,現在看來也成了藝術。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看見「祥雲」,是在深圳東門廣場邊「我是共產黨員」紅色牌坊後,畫面裡幾乎是同樣充滿紅色的偌大「可口可樂」廣告。廣告裡是姚明與劉翔高舉著第一次看見便吸引住目光的祥雲火炬。

  「祥雲」,是2008年北京奧運的火炬,由「聯想創新設計中心」創作完成。依據官方說法,紙卷造型的外型設計,以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的「紙」來代表人類文明的內涵與奧運傳承的意念。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學時,曾經做過關於機場指示符號識別系統的研究。亦即在只有符號而不加諸文字的情況下,那些諸如入境、離境、洗手間等指示符號,可讓訊息接收者最直接並立即獲得理解。

  這類符號的研究與落實,其實已是大部分公共空間會費心留意的課題之一。而把符號與企業識別結合一起的,在機場這類的絕對公用空間裡卻不常見。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始看見Peter Lik的攝影作品,是在布里斯本(Brisbane)書店記念品店裡的明信片架上。

  開始被Peter Lik的攝影作品感動,是在Queensland Noosa Heads的Peter Lik Galleries裡。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雪梨(Sydney)機場看見令人烙下深刻印象的設計。

  遠遠抓住視覺的,是免稅店香煙櫃上的白框精緻透明招牌。透明玻璃上的斗大粗體黑字,寫的竟是「SMOKING KILLS」。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Monkey Design」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最近常可在書店、機場,甚至國家音樂廳都可以見到的建築明信片。

  小小明信片大小的紙板,切割下來後可以做成迷你精緻的紙建築。雖然只是小小幾張紙片,組合完成後的成品卻是維妙維肖。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在飛機上的雜誌看見了幾張照片,影像被處理過的照片。

  照片是香港回歸十週年的主題之一,名稱叫做「你,原來是一個符號」。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忘記什麼時候對「科學小飛俠(科学忍者隊,Gatchman)」留下印象,但記憶裡,留存最早的卡通印象似乎還是「無敵鐵金剛」。至少,記憶裡的無敵鐵金剛似乎是曾經「黑白」過,但科學小飛俠卻一開始就是「彩色」的…

  記得小時候最常玩的「角色扮演」大概就是「一號鐵雄愛三號珍珍」的戲碼,還有不知什麼時候掛點,中途似乎出現個跑龍套充數,最後以「生化人」返回的「二號大明」,當然還有「四號阿丁」跟「五號阿龍」。小時候的生活,似乎有一大半是成天混在「火鳥功」、「旋風無敵劍」跟「來無影、去無蹤」的幻想世界裡。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看見「席德進」的畫,其實是在台北捷運站等車時,無意瞧見的燈箱巨幅幻燈片。

  早已忘了畫面上的究竟是哪幅圖,記得的,是有著粗獷線條黑色燕尾脊的紅色中國傳統古厝。那是一張畫面簡潔卻強度十足,並充滿渲染魄力的畫,見到畫面的一剎間,竟被這樣的構圖與表現形式深深吸引著迷,讓人在等待捷運列車的空檔裡,不知呆呆的持續忘了多久。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設計的本質,源自於人類對於「美感」、「功能性」與「便利性」的追求。

  所以,好的設計不見得需要驚異酷炫,有時,即使簡單,或從使用者角度思考,都可以是好的設計。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裡是進行告別式的一群人,十分容易地強烈意識到是由墓穴裡往上望,進行告別式的一群人。

  很單純只是一張圖片,關於由墓穴裡往上望的進行告別式的一群人。並未讓人有任何想法的圖片。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時,要廣告的商品不一定必須出現在廣告裡,反而有更意想不到的效果。

  畫面的一開始,是露天餐桌邊,嗡嗡作響並圍繞騷擾著妙齡女郎的糾纏蜜蜂。而蜜蜂,似乎對女郎的嘴巴特別有興趣!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為「尼可拉斯‧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所提出的「OLPC(One Laptop per Child)」付諸實現,與因應將來劇量需求如火如荼趕建工廠的同時,閱讀了尼可拉斯於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實驗室(The Media Lab)同事前田約翰(John Maeda)所著「簡單的法則(The Laws of Simplicity)」。

  書裡「簡單」從一個專業的視覺藝術、電腦科技及學者角度來闡述「簡單的法則」整本書的架構,是前田所提的十個「簡單法則」,由書裡內容來看,「簡單的法則」其實只是闡述「MIT簡單聯盟(SIMPLICITY Consortium)」理念的開端。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說Jean-Jacques Loup畫裡有許多主角,但仔細看卻會發現畫裡的主角竟然都長得一模一樣。

  無論插畫的主題為何,共同的特徵是畫裡總是熱鬧非凡。即使小時並不熟悉Jean-Jacques Loup,但對那種熱鬧得無法一眼望穿的畫面佈局構圖,卻是印象深刻。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長冗的入場隊伍與擁擠鴉佈人潮帶來的燥鬱不耐,幾乎淹沒了對於人類文明歷史痕跡的亙古記憶。

  在吵雜的人聲鼎沸裡,邂逅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的二百七十一件展覽品。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人眼裡,「錢」就是純粹的「錢」。

  「錢」對一般人而言,唯一有意義的地方,除了錢上面標示的數字之外,大概只剩下手裡的錢究竟是真的錢,或是假的錢。也許,從這個角度來看,充滿銅臭味的錢,永遠充滿銅臭味,不管錢的材質,是紙張、是塑膠、是銅、是鋁,同樣充滿了雖臭卻讓人嚮往的銅臭味。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期六的明日博物館,比起上一次Flow Mart,似乎熱絡了些,也許是展覽主題之一的插畫家Filip Pagowski將至現場座談的緣故。

  很難說這類的展覽究竟人多較好?亦或是人不要太多?人多,觀賞沈思的興致多少被會影響,但,混雜在幾乎是學生的明日博物館裡,年紀,似乎瞬間倒退十多歲(應該也沒人會發覺分辨出我這個怪叔叔吧!?)。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日本人其實是崇洋媚外的,一直都是。從中國唐朝時的漢化運動、明治維新,甚至到近代,一直都是。

  不過,日本人的崇洋媚外,根基於外來事物持續吸收內化的匠意精神上,根基於追求精準完美的武士道吹毛求疵精神上。外來事物,到了日本,總是會被精鍊發揮到另一種層次意境。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礦力水得(Pocari Sweat)」的包裝設計,一直以來並無太大的改變。藍得像大海似的底色搭配上純潔白淨的波浪與標準字,簡潔不累贅、並充滿著無限張力。

  寶礦力是「大塚製藥」的電解飲料水品牌。自有印象以來,藍白色的出色外觀設計,搭配上令人印象深刻的電視廣告,營造出同樣深留記憶的品牌印象。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