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總喜探索曾造訪過地方的歷史過往,也在許多城市或國家的歷史博物館留下腳步,只是,見識過遙遠境地的歷史精彩,踏進台灣歷史博物館,才猛然發現從前缺了完整的記述的周遭土地真切歷史,卻讓那種近在咫尺成為最遙遠的距離。

  比起自秦朝算起的二千二百多年中國歷史,僅不到四百年的可溯源台灣歷史也許是種微不足道、只是在中國歷史時代洪流裡的細渺篇章。然而,在過去那種大中國情緒的歷史錯綜糾葛裡,明明是千里之外的遙不可及,卻得拉近一談的中國歷史,曾幾何時,書本裡熟悉的歷史甚至地理章節都真切的一段歷史,卻才發現有種對於己身周遭的歷史徒然空泛的情何以堪。




  對於幾年前華夏地理雜誌裡引述台灣通史的說法依舊印象深刻。過去大量中國沿海移民往化外小島的拓荒開墾,經常於越過台灣海峽黑水溝時葬身海底,或經常離家遠去的一去不回,使得「埋冤」(閩南語發音)成為台灣的名稱由來。那種充滿著負面印象的說法早已難以見著,但是,認為歷史觀點的台灣始終並非中國一部份的左翼統獨說法卻是經常繚繞於耳。




  翻開存於文字的可追溯記述,從豐臣秀吉搞烏龍般的招諭開始,其後西班牙人對於台灣的爭奪敗於荷蘭人,接續上鄭氏驅離荷蘭人與之後清朝廷的統一台灣,再到割讓日本、國民黨軍收復台灣為止,台灣的歷史似乎就是由一段段輾轉易手的顛沛流離所組成。大部分時間與中國正統政權間的遙望獨立,註定讓台灣始終與中原內陸有著遠離相悖的歷史進程。只是,中國近代史的坎坷多舛,卻讓大陸與台灣的命運拉到同一條線上,至此,政治力對於文字記述的干預大過了斯土斯民的真切情感,而讓歷史的紀錄成了種扭曲的存在。




  不用去埋怨那種對於真相的扭曲,即便,歷史總是存在成王敗寇的現實,歷史是成者寫的歷史,即便,敗者總也會有自己一番說詞。只不過,時間一久,歷史總還是會被平反、被還原。台灣博物館裡的展覽陳設,就如同把台灣的那些曾經榮光發達、曾經曲折受挫的滄海桑田,一幕幕的濃縮眼前。那身處土地的過往、那些曾經記憶的片段,總讓人覺得親切而倍感動容。




  時間逝去的不可逆,點點累積成了歷史的洪流。洪流裡某些關鍵的歷史轉捩,總對其後的數十年、甚至數百年有著出乎意料絕對的影響。歷史的無法重來,只能藉著那些「如果當時怎樣,結果應該如何」的虛擬揣度來平撫遺憾或是增添樂趣。看著台灣的歷史苦樂悲喜的交織錯綜,那些「如果」的揣度不禁常常浮現腦海,但是,「如果」依舊總只是「如果」而無法成真,只能讓人多增添閱讀歷史時的額外興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go74 的頭像
    ingo74

    iNGO's sketchbook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