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歷史,不僅是種成王敗寇、勝者的歷史為歷史,更存在著種相同事件,卻各自以不同觀點演繹而行成不同解讀的片面性。

  走進「國軍歷史文物館」,平常大概根本忽略了存在的文物管裡,陳列著中華民國國軍自黃埔建軍、東征北伐、對日抗戰、台海戰役到現代化軍隊的進程。望著那些陳列品與看板上的說明,心中湧現的是一連串的矛盾。其實,那些展品與說明,不過是從小到大課本刊物裡不斷重複描述,但以然忘卻大部分的熟悉歷史。重拾舊時歷史,或許應該再熟悉不過,卻因為接觸多了不同的演繹觀點而讓那些熟悉過往成了種矛盾情節。




  「中國民國」歷史裡,黃埔軍校是國父孫中山派蔣中正訪問師法蘇聯後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裡,強調著共產黨的貢獻以及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共產黨催生下的產物。對立的兩個政權,對立的兩種強調與演繹。一邊的歷史輕描淡寫使得共產黨唯一成了種寄生蟻蝕的罪惡存在,一邊強調著共產黨的真知灼見對於國家的遠大貢獻。猶然記得黃埔軍校裡那幅校長蔣介石與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的比肩而立油畫像,在中華民國,黃埔是軍官的搖籃,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記述的是開國十大元帥中有五人出自黃埔。




  太概不會有太多遊客的文物管裡,不知算不算突兀的出現了幾個大陸遊客。站在角落望著大陸遊客唸著毛澤東被國民黨軍擊潰逃竄的歷史片段,似乎,對於歷史敘述的引人入勝興意,取代了時光返回五、六十年前的慷慨激昂。那時一邊是「殺朱拔毛」的軍民奮起、一邊是解放「蔣式反動派」的同仇敵慨,到如今,即便歷史依舊存在著片面的演繹特性,但是,那種不同的觀點卻多的是茶餘飯後的聊天話題。




  共匪竊居大陸的歷史、蔣氏反動派餘孽退守台灣的歷史,「內戰」的詞彙太敏感,「台海戰役」成了海峽這一邊對於國共內戰後的退居撤守做出稱呼。海峽這一邊的毛匪流竄延安、那一邊的萬里長征;這一邊的「轉進」、那一邊「退敗」;這一邊的「竊居」、那一邊的「解放」,無論如何稱呼,卻代表著相同意義。兩邊一樣的中國人,用著不一樣的詞彙為雙方的相同歷史作著不同註解。




  閱讀單獨角度的歷史,讓人對於歷史的理解更加深刻清楚,廣泛閱讀許多不同角度的歷史,也許應該讓人對歷史的理解更加廣泛深刻清楚。然而,卻反而搞不清究竟哪種歷史才是歷史而更加懷疑模糊。




  或許,歷史的紀錄過程本身就是種弔詭,歷史的紀錄應該還原真相,卻因為過程之中容易被摻進主觀意識而模糊了真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go74 的頭像
    ingo74

    iNGO's sketchbook

    ingo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